重現百年山居生活 布農族佳心舊社修復家屋

 |2020.05.08
1215觀看次
字級
花蓮縣文化局助布農族人返回祖居地,歷史現場再造,今年持續修復附屬遺構,也儘量取用現地木材。圖/中央社

影片來源:Youtube/花蓮縣文化局/佳心舊社Istasipal|家屋落成典禮|

【本報訊】花蓮縣文化局助布農族人返回祖居地,歷史現場再造,2018年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佳心舊社重建一棟Istasipal家屋,2020年7月將修復完成附屬屋等遺構,為文化復振與山林生活智慧的傳承注入生命力。

花蓮縣文化局委辦「拉庫拉庫溪流域佳心舊社地景再造與社群記憶展示計畫」,是2017年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的一部分,延續Istasipal遺址家屋修復計畫,以現地取材重建家屋周邊的附屬屋、工寮、步徑與生活遺構清整等,展現百年前布農族人的山居生活,昨(7日)在佳心舊社舉行開工典禮。

根據花蓮縣文化局紀錄,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驃悍勇健的布農族人在18世紀翻越中央山脈東側後,百年間於廣達400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內建立了大分、馬西桑、太魯那斯等12個社。


圖說: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圖/文化部

日治時期於1934~1936年間將族人迫遷至海岸山脈西側,形成現今卓溪鄉各村落分布的樣貌。1981年,拉庫拉庫溪流域劃歸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成為守護台灣黑熊與多種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棲地。

花蓮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表示,整個基地面積約333平方公尺,從瓦拉米步道登山口步行至佳心舊社約2個小時路程,由Istasipal家屋後裔、族人組成的工班約10人,預計7月修復完成附屬遺構。

文化局指出,由於施工地點在玉山國家公園內,先獲得玉管處核發臨時建照,之後為盡量取用現地的木材,在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的核可與協助下,伐採林班地內的台灣櫸木30棵及84根竹子,再由卓溪鄉登山協會協助架設繩索搬運木材到乾置場。

此外,工班成員還進行布農耆老田野訪談,學習族人的傳統藤綁技藝與山林資源互動的智慧,深入考究附屬屋相關空間修復的現地取材與構法、原民氏族遷徙和舊社生活記憶等,重建以石板家屋為核心的生活聚落與步徑,呈現百年前佳心舊社布農族人山林的生活地景。


圖說:為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技藝與知識,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於2017年11月,號召相關團隊蓋石板屋。圖/花蓮縣文化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