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勛凱推動定向越野,連校園的公共藝術都設計成定向越野指標。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定向越野,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賽!」嘉義市精忠國小校長楊勛凱曾獲國內定向越野比賽冠軍,他推廣定向越野不遺餘力,連校園公共藝術都設計成定向越野指標,他說:「能覺察自己的位置,找到人生的方向,很重要!」
楊勛凱說,他原本是定向越野的門外漢,二○○九年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時,在好奇心驅使下,繞到樹叢後方,想一探國外選手為何要「跳進跳出」,沒想到裁判突然現身,要求他離開,才知誤闖定向越野賽的「檢查點」。他說,這項運動很有趣,選手都戴「電子指卡」,碰觸感應器後馬上離開,繼續邊看地圖,邊尋找下一個檢查點。
楊勛凱本身是荒野保護協會成員,他認為定向越野可以結合生態教育,適合在校園推廣,於是在二○一○年報名參加中正大學舉辦的裁判、教練培訓,帶著學童在校園內玩,親自設計路線、題目,讓學童練習找檢查點。
只要一張地圖
世界通行無阻
他說,定向越野是一種智力、體力並重的運動,選手要看得懂地圖,還需具備豐富的野外知識、冷靜的思考,以及判斷路線的能力。在網路導航盛行的年代,很多人不會判讀地圖,透過這項運動,可以重新找回人們的方向感,「只要一張地圖,世界就通行無阻!」
楊勛凱說,定向越野選手要判讀地圖,找到地圖上標示的「定向旗」位置。全世界通用的「定向旗」,是一面正方形旗幟,由對角線切為白色及橘紅色兩個三角形,選手要找到檢查點、核對「定向旗」序號,確定後再碰觸感應器記錄。
楊勛凱指出,選手配戴的「電子指卡」在碰觸感應器後,會記錄碰觸時間點,標示選手到達時間,以及有沒有按照順序來跑。選手必需依地圖內各檢查點的序號逐一完成,以花費時間最短者獲勝。
他分享,曾有一年在台北四獸山參加比賽,因為跑了反方向,方向感大亂,花一個多小時仍沒完成比賽。他覺察是因得失心太重,「一定要心平氣和,才能減少出錯」,後來在走馬瀨農場的比賽,就贏得全國冠軍。
跟自己的比賽
遇困難先冷靜
楊勛凱表示,與一般賽跑或馬拉松不同,定向越野賽的過程,不容易看到其他選手,每個人拿的地圖、賽程都不一樣,「這項運動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賽,如果比賽跟著別人跑,一定錯!」
二○一二年,嘉義市荒野保護協會舉辦會慶,首次在嘉義公園舉辦定向越野運動,一口氣吸引三、四百人參加,「當時真的很克難,『定向旗』是用紙張單面影印,旗桿是去工地借來的鋼筋……」楊勛凱笑說:「真的萬事起頭難!」
後來市民們逐漸認識定向越野,嘉義市政府將這項運動放進「科學168」暑期學童活動,甚至與獨輪車結合,讓學童騎獨輪車、拿地圖,尋找檢查點。
楊勛凱目前擔任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理事,與中正大學體育中心主任陳俊民合力推廣定向越野運動,他們在二○一四年,獲嘉義市長黃敏惠支持,成功讓定向越野首度納入全民會運動項目。
楊勛凱說,因為定向越野,他從中學會「遇到狀況時,先停下來,把狀況搞清楚,再前進!」並將這項技能應用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時,學會先冷靜,想想下一步要怎麼走。他語重心長的說:「現代人,自我覺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