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一宣布擴大紓困,讓無加保勞工可以申請一萬元的現金補助,卻引發民眾抱怨申請難度高。風波延燒三天,衛福部將計算難度過高的公式撤下,改為民眾攜身分證到各鄉鎮市區公所填寫申請表,其他證明文件就算不齊,可簽署切結書同意讓政府查核,且除非有人檢舉,否則政府不會積極查核申報是否屬實。
萬元紓困演變成民怨,衛福部昨趁著紓困記者會重新說明方案申請方式,即日起,民眾只要攜帶身分證到各地公所填寫申請書,至於其他工作證明、全戶人口存摺,和不具有任何社會保險證明等文件都可透過簽署切結書,授權政府查對。
政務委員龔明鑫表示,民眾若帶齊文件,應該三天就可核准,若文件不齊全可能要多兩天;不過,這次紓困基準要以家戶為單位引發許多質疑,衛福部次長蘇麗瓊解釋,衛福部尊重民眾填寫的家戶人數,真的有共同生活的人才要填。
除非檢舉 不會積極查核
至於切結書填寫不實是否有法律責任,衛福部社工司長楊錦青指出,切結書部分必須要證明陳述屬實,不屬實的話,會有相關民事、刑事責任;不過,衛福部次長蘇麗瓊隨後補充,基本上查核可能是有人檢舉,或是顯然不實才有啟動可能,政府基本上不會那麼積極去做,只是以備萬一;政務委員龔明鑫也解釋,重點是有沒有故意隱匿,但沒有那麼嚴重說要法辦。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昨受訪表示,衛福部提供很多計算的公式,其實是政府機關內部的計算公式,民眾不需自己去算,政府出於善意想解釋,但民眾聽了反而覺得更複雜,也造成困擾,因此必須簡化說明的方式,加強溝通,要做到讓人民了解、滿意。
政院人士昨也解釋,有些人認為申請條件寫得模糊,其實這是避免以薪資證明這種硬性條件排除許多人的意願、資格,因此民眾陳述部分還是希望維持多元,例如民眾可以證明每個月有存五萬塊,或是拍照證明有擺攤等,若還是無法陳述狀況,就簽切結處理,後續的查核等那就是政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