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開基永華宮因從私塾改建,只有前殿,北側還有過去私塾專燒錯字紙張的「惜字亭」(圖╱鄭惠仁),加上雖然名為永華宮,卻主祀廣澤尊王,建廟三百年後,才奉祀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種種特色都讓人想一探究竟。
【本報台南訊】台南開基永華宮因從私塾改建,只有前殿,北側還有過去私塾專燒錯字紙張的「惜字亭」,加上雖然名為永華宮,卻主祀廣澤尊王,建廟三百年後,才奉祀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種種特色都讓人想一探究竟。
一六六二年,陳永華自大陸福建南安鳳山寺,迎廣澤尊王來台設廟奉祀,當時仍稱鳳山寺,為廣澤尊王的開基祖廟;一七五○年清乾隆時期,信眾感念廣澤尊王神威顯赫,護佑軍民,捐資重建,也為紀念陳永華的奉獻,改名為永華宮。
一九二五年日治時期,因都市計畫徵收永華宮興建台銀台南分行,永華宮被移到清朝進士許南英的私塾設置,位於孔廟對面巷弄內;光復後,一九五八年再重修永華宮。
永華宮建在私塾,格局和一般廟宇略有不同,多數廟宇都有前、後殿,但永華宮只有前殿還有惜字亭,廟內門神為已故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
文史工作者邱貞貞說,惜字亭是私塾專燒用過或寫錯字要丟棄的紙張,改建為廟宇後,一度用來當金爐,因惜字亭是私塾重要的歷史見證,才另設金爐;惜字亭雖在戶外,迄今仍保存良好。
永華宮主祀廣澤尊王而非拜陳永華,信眾建議另供奉陳永華,也和廟名相應;因此廟方一九八九年為陳永華塑像,供奉在廟宇後方的文物館,也是台南廟宇中少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