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錄音 讓耳朵去旅行 |2020.04.24 語音朗讀 11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自然能幫助人放鬆心情。圖╱Luca Bravo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也許你不一定能出門,但是大自然的聲音仍然能圍繞在你的生活中。受到新冠病毒(COVID-19)影響,民眾少了許多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的機會。然而,這不代表大自然的聲音就此被拒於門外。最近,有許多野地錄音師紛紛釋出自己的錄音作品,希望幫助不能出門的人放鬆心情,重溫一點點身處大自然的美好,希望能幫助舒緩人們無法出門的焦慮心情。今年3月,德國錄音師佩斯(Carina Pesch)在Facebook上免費釋出了一系列名為「讓雙耳去旅行」(The Ears May Travel)的異國風情專輯,是她採用雙路立體聲錄音技術,錄製庇里牛斯山(Pyrenees)、希臘及印尼等地區城鎮的聲音。雙路立體聲錄音是一種特別的錄音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用耳朵聽聲音的方法錄音」,錄製出來的作品就像是 3D音樂體驗,也更能還原當下錄音時的情境。舉例來說,仿真人頭錄音(dummy head recording)就是一種雙路立體聲錄音技術。由於人的耳朵分布在頭部的兩側,因此即便是同一個聲音,抵達兩邊耳朵的時間還是有些許的差異。仿真人頭錄音即是在錄音時還原人耳聽到聲音的情境,使用一顆盡可能仿真的人頭模型,把收音麥克風放在模型的耳朵內收音,創作出的音檔也會更真實。仿真人頭錄音設備。圖╱EJ Posselius然而仿真人頭錄音仍有其限制。舉例來說,每個人的頭型都不一樣,即便錄製出的作品已盡可能仿真,每個人聽到的效果仍會有些許差異,未必和錄音師想呈現的效果完全相同。此外,仿真人頭錄音更適合使用耳機聆聽,而不適合用喇叭聆聽。德國錄音師佩斯希望能藉由更能還原現場聲音的雙路立體聲錄音技術,把小鎮最真實的情境帶給聽眾。根據《衛報》的報導,大自然的聲音不只能幫助受封鎖令影響孤單在家的人們,也能幫助手術台上的患者放鬆心情。引述的研究中提到,潺潺的溪水聲和溫和微風的聲音,可以穩定手術台上病患的心跳和血壓,當大自然的聲音在病床邊播放時,病人們的焦慮及不適感也降低了。野地錄音師必須早起搶在人類活動開始前錄音,才能盡可能排除噪音干擾的問題。圖╱Solaiman Hossen不過對錄音師們來說,想要收集到安撫人們身心靈的自然聲音一點都不容易。如果是以蟲鳴鳥叫為目標,BBC也提醒有興趣開始錄音的讀者,天氣狀況也是重要的一環。在一個溫暖的夏天早上錄音,效果遠比選在冬天風大雨大的時候還要好,因為環境噪音減少許多,也更容易錄出高品質的作品。總而言之,對錄音師而言,最理想的環境就是一個只有自然聲響圍繞著他們的場域,如水流聲、蟲鳴,或是樹葉輕拂而過沙沙作響的聲音,最能讓他們創作出理想的作品。水流聲也是野地錄音裡的要素。圖/Chris Chan路易斯安那州一位以Quintron之名活動著的音樂家羅斯頓(Robert Rolston),最近釋出一張他所錄製的綠樹蛙蛙鳴專輯《The Frog tape》,他形容專輯中的蛙鳴「美麗、出眾、震耳欲聾」。他說道:「如果不是走進城市公園裡,或是到離城市一段距離的地方,你很難聽到這種程度的蛙鳴。」他希望這張專輯能幫助家裡沒有後院的人,能夠在封鎖期間內享受自然的聲音:「我們正在將自然的聲音帶入(人們的)家中,這就是野地錄音的目的。」野地錄音師的錄音作品,幫助舒緩人們宅在家防疫的焦慮心情。圖╱Vinicius "amnx" Amano 前一篇文章 新冠病毒》新增1例 連4天來自磐石艦 下一篇文章 新冠病毒》增1例 磐石艦群聚共31人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