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窯陶瓷圖鑑》備前燒

◎積木文化 |2007.08.20
3068觀看次
字級

圖一:國寶級大師棧切技術的頂極窯變作品。
圖二:黃胡麻的窯變如同乾透的顏色,難得一見。
圖三:青備前的菊透雕香爐,非常精緻珍貴。

傳承自古代的須惠器,在中世紀以燒製壺、甕、擂缽等日常用具為主的備前燒,桃山時代以來,由泥土與火燄演奏出的窯變之美,魅惑了人們的心。

備前的窯變

★備前窯變的最大魅力是,由泥土、火焰與灰燼所造成的豐富圖案。

★基本上是不施予釉藥,而以長時間燒製器物,但是即使是相同的泥土、相同的窯舍,也會因為火焰的狀況與灰燼降下的方式不同,而讓燒製出來的器物截然不同,因此不會出現完全相同的兩件作品。

★主要的窯變有胡麻、珠簾、棧切、緋←、青備前等種類。

胡麻、結痂胡麻

高溫下所產生的窯變窯中,灰燼降落到器物表面並且融化後,如同灑滿胡麻的狀態稱為黃胡麻,如果是清黃色結痂則稱為結痂胡麻。

自然窯變與人為窯變

★最初是泥土與火焰所產生的偶然窯變,但到了江戶時代,則演變為以人為窯變的方式來燒製。

★胡麻是在燒製之前覆蓋上灰燼,有技巧地讓器物呈現「胡麻」圖案。緋←的產生是以稻草包捲器物,另外,如在窯火熄滅前,投入木炭燻燒,則會形成「棧切」。

青備前也是窯變的一種

以還原焰燻燒的另一窯變種類是青備前。因為土中含有的鐵份在被氧化後,會使得器皿上形成帶灰色的青色,形成青色的祕密是在即將完成前,放入鹽所產生的化學變化。江戶中期以後多以此法製作精緻的器物。

所  在  地:岡山縣備前市
傳統特徵:是不使用釉藥的燒締,運用窯變的火焰使器物產生豐富的顏色。
傳統顏色:使用田土燒成茶褐色的泥土,因為窯變而變成紅褐色、黃褐色等顏色。
傳統製造:以高溫燒製堅固的擂缽,與不漏水的水瓶最為有名。
肇始年代:傳說是從須惠器而來,今天在伊部開設的窯舍是始於鎌倉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