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凋亡是細胞的一種生理性、主動性的「自覺自殺行為」。這些細胞死得很有規律,所以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
在胚胎、新生兒、嬰幼兒到青少年,這一系列人體發育成熟之前的各個階段,細胞生長得多,死亡得少,所以人體才能不斷發育。
而人體發育成熟後,細胞的生長和死亡則處在於一個動態平衡狀態。如果該死的細胞沒有死亡,就可能導致細胞惡性增長,形成癌症;如果不該死亡的細胞過多地死亡就會罹病,愛滋病、中風和心臟病就是這類情況。例如受愛滋病病毒的攻擊,不該死的淋巴細胞大批死亡,就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導致愛滋病發作。
而控制「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基因只有兩類,一類是抑制細胞死亡,另一類則是啟動或促進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