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字的李張金花(前),學佛多年後,逐漸看得懂經書裡的文字。圖╱李麗淑提供
受李張金花(中)影響,其子女也都學佛皈依。圖╱李麗淑提供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法師的梵唄聲,比歌仔戲還動聽!」八十八歲老嫗李張金花,雖然不認識字,但在佛光山聽到法師的梵唄聲後,認為宛如天籟,因此發心學佛,一周就能背誦〈大悲咒〉,隻字不差,六名子女也都因此皈依。
家住雲林縣北港鎮的李張金花,因幼年貧苦,家中食指浩繁,不僅自幼失學,還要下田耕種。二十歲結婚後,育有一男五女。無奈造化弄人,一九八六年韋恩颱風肆虐,她的丈夫被屋頂的一塊石棉瓦砸中頸部,不幸在風災中喪命。
此後,李張金花獨力撫養六個孩子,以丈夫留下的幾分薄田,辛勤耕種,拉拔子女長大,甚至還有能多買地,村人都誇她勤檢持家,兒女孝順。
雲、高往返佛學班拿全勤
一九八八年春天,嫁到高雄的二女兒李麗淑,帶她到佛光山散心,李張金花遠遠聽到大殿裡的梵唄聲,不禁讚歎:「哦,這聲音比歌仔戲還好聽呢!要是能知道師父在唱誦什麼,不知該有多好!」
李麗淑說,母親是純樸的農婦,愛聽歌仔戲,「那個年代,母親認為世界上最好聽的莫過於歌仔戲」,因此當母親發出讚歎時,讓她上了心,暗中許願,要找有閩南語教學的寺院讓母親學佛。
時任小學代課教師的李麗淑,聽聞同事張錦桂的妹妹在佛光山出家,出家前曾在高雄紫竹林精舍學佛,張老師本身也讀過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那裡有開閩南語佛學課程,很適合妳母親喔!」
就這樣,李張金花、李麗淑就報名佛學研讀班,母女倆成為同班同學。李張金花每周獨自從雲林北港搭車到高雄學佛,光是一趟公車、客運轉車,就要花兩、三小時,再由女兒到車站接她一起去上課,隔天清晨,再趕回北港照顧身體欠安的婆婆。
誠心學習觀音菩薩來庇佑
儘管幼年失學,李張金花仍努力學習,甚至向法師表明想學〈大悲咒〉,可是「我又不認識字,拿筆比拿鋤頭還重,不知該怎麼學?」法師告訴她:「只要有心要學,觀世音菩薩會保佑的」,因此要她聽錄音帶學習。
李張金花說,剛開始聽錄音帶誦〈大悲咒〉時,認真到連孫女出門了,她都不曉得;女兒打電話說要回娘家,她要對方暫時不要回來,讓她能專心學習;一周之後,這位長者拿經本給別人對照,竟能一字不差誦出〈大悲咒〉,讓法師非常讚歎。經過多年的薰習,她也逐漸看懂經書裡的字。
來回雲林、高雄兩地奔波,李張金花三年的佛學研讀課程,每年都拿到「全勤精進獎」,且從初級班開始養成每天做早、晚課的習慣。她的努力精進,也感染到子女,不僅六名子女都學佛,二○○三年還在二女婿的邀請下,全家到高雄元亨寺受菩薩戒。
她的外孫劉建宏當兵退伍後不久,就順利通過高考。當全家為他祝賀時,劉建宏才透露,考前曾對菩薩發過願:「若能通過高考,也要去學佛、讀研讀班」,李張金花為了鼓勵外孫,也去報名,當外孫的同學兼學伴。
李張金花說,學佛前,她會找人閒聊;學佛後,有空就念佛,「心很清啦!」也不會跟人計較。「學佛前,妄想很多,常胡思亂想,甚至不敢獨自走夜路;學佛後就不怕了,邊走邊念佛,不管多晚都敢去巡田水!」
如今,高齡八十八歲的李張金花,不僅身體硬朗,還會到「樂齡學堂」帶動唱、做軟身操。女兒李麗淑高興地說,老人家有因緣學佛,真的非常好,不僅生命有個依靠、有個目標,看到母親每天笑瞇瞇,家庭和樂,就覺得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