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未解,只能宅在家,許多人都增加不少上網時間,海外網購也不減。關務署統計五萬元以下的進口快遞貨物簡易報單量,今年首季雖受疫情影響首次出現衰退,但三月份卻逆勢成長,較去年同期增加四十萬筆,其中以運送兩岸貨物為主的海運快遞量更是比去年雙十一光棍節還大,可見疫情也阻擋不了網購族,用無國界的購物抵抗疫情的阻隔。
關務署表示,民眾消費習慣改變,海外網購盛行,帶動進口快遞貨物報單量連年激增,從二○一七年至去年,數量由三千八百萬筆大增至六千四百多萬筆,絕大多數是五萬元以下、採簡易申報通關的低價進口貨物。
受疫情影響,出現二大意外,一是今年首季報單量首度出現衰退,二是過去冷門的海運快遞,意外在疫情中由冷變熱。原僅有台北港海運快遞貨物專區獨家經營海運快遞,高雄港海運快遞貨物專區也加快建置,預計最快今年五月啟用。
海外網購 最愛這5樣
海外網購蔚為風氣,疫情蔓延也不減需求,其中貨源又以對岸為大宗,在空運運量受限下,海運快遞量短期間爆增,造成通關塞車卡關,引起不少民怨。關務署統計今年前三月,台灣民眾最愛最愛淘的貨,分別是鞋類、服飾、電器、五金及生活用品。
相較於台灣民眾熱情跨境網購、努力買,台灣電商外銷表現似乎差很大。據海關統計,去年全年進口快遞貨物簡易報單數約六千二百二十三萬筆,平均每月五百一十九萬筆;出口報單數僅七百九十五萬筆,平均每月六十六萬筆。疫情衝擊也沒帶動海運快遞出口量增加,今年三月出口海運快遞簡易申報件數僅約一百五十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