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最大土地徵收案桃園航空城二十九日將進入土徵審議大會,二千五百九十九公頃土地面臨徵收。環團昨向環保署提起公民告知,航空城中有三個開發行為,應辦環評但還未環評,桃園市府、交通部開發需求面積,明顯浮報,將連署要求行政院跨部會協調,暫緩航空城徵收,重整、縮減計畫面積,確保合乎公義與必要。
航空城核心計畫第三跑道三月通過環評大會,土地徵收審議專案小組將航空城全案送土徵審議大會,預計四月二十九日審議,一旦通過,交通部、桃園市府就可發布徵收公告,衝擊六千一百九十戶、一萬六千三百六十七人、二千五百九十九公頃土地。
環境法律人協會副祕書長黃怡禎表示,航空城當中的自貿港專用區、自貿港區南邊產二用地面積,分別為七十三點七八公頃、三十公頃,都達十公頃以上須辦環評。埔心溪疏洪設施屬河川水道變更工程,也應實施環評。但這些地段已開始辦理區段徵收,對當地弱勢、產業造成壓力,要求先辦環評才能區段徵收。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專員余宜家表示,航空城還有土地面積明顯浮報的問題,土地徵收原則為徵收最小需求面積。
他以桃園市府規畫的商業區為例,推估當地十八萬人口約需要九十二點五公頃面積,航空城商業區計畫為三百二十公頃。交通部自貿港區的貨運量推估下修將近百噸,土地需求卻未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