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玉教藺編 收服大哥們的心

曹麗蕙 |2020.04.10
3837觀看次
字級
作品〈冶遊〉。 圖/鄭梅玉提供
藺編工藝家鄭梅玉有著爽朗笑容,自二○○五年 起前往台東監獄教授藺草編織。 圖/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作品〈邯鄲爺〉。圖/鄭梅玉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看似不起眼的一枝枝藺草,在藺編工藝家鄭梅玉巧手轉折、交叉按壓下,無論是達悟族新船下水儀式,還是炸邯鄲盛宴都栩栩如生呈現。鄭梅玉不僅走出傳統生活器物的草編格局,將族群文化故事帶進藺編創作中,還把這門技藝傳承至台東監獄,收服「刺龍刺鳳」大哥們的心,臉上總掛著爽朗笑容的她說:「我希望透過藺草藝術做心靈感化,陶冶他們的身心。」

給予肯定、讚美

勾起興趣

原為中學生物教師的鄭梅玉,一九九四年擔任台東縣文化中心義工時,邂逅了藺編,受到有「藺草阿嬤」美譽的林黃嬌啟蒙,學會傳統草帽、草蓆、皮包等基礎藺草編織,日後更赴大甲向草編大師柯莊屘習藝。而兩位草編耆老多是「口傳身授」示範教學,鄭梅玉笑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之後就得靠自己心領神會,不斷嘗試。」

一次因緣際會,鄭梅玉試著將平面編織改為立體織法,「我並非編長條來剪貼、縫合,而是採『一體成形』的立體編織,人偶、動物的手腳和身體是連結的,希望做更細膩表現。」而她首件立體作品、表現農家生活的〈胼手胝足〉,參賽一九九八年「第一屆傳統工藝獎」,便榮獲編織類佳作,鼓舞她將藺編創作從生活實用性,提升為藝術性。

「我想用藺草說故事。」鄭梅玉致力將台灣各族群的祭典文化編入創作中,無論是原住民達悟大船下水祭、賽夏矮靈祭、排灣五年祭,甚至漢民族的邯鄲爺等文化祭典,都嘗試用藺草立體編織技藝活靈活現。

無論創作題材與技藝上,鄭梅玉都讓藺編開展出新氣象,也讓她陸續得到國家工藝獎三等獎、全國美展工藝類第三名等肯定,並榮獲台灣工藝研究所工藝之家認證。此外,她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則是每周前往台東監獄開課,傳授技藝予受刑人,逾十五年不輟。

談起「大哥」學生的藺編初體驗,鄭梅玉滿是笑意:「一開始請『大哥們』手拿二十根藺草時,不習慣的他們抱怨比拿槍還難,就像扛鐵鋤般辛苦。」然而鄭梅玉的真誠與笑容,讓受刑人敞開心房,試著靜下心來,接觸溫柔堅韌的藺編技藝,「訣竅是一見他們做得好的部分,就開口肯定、讚美,若有需要修正之處,便婉轉鼓勵,勾起他們學習興趣。」

受刑人集體創作

屢次獲獎

「這些刺龍刺鳳的大哥們,一個個都很聰明。」教學兩年後,鄭梅玉鼓勵他們運用過去的人生經驗,創作出〈老厝與老伴〉、〈迎親〉,初試啼聲即獲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入選佳績,隔年受刑人再接再厲,集體創作的〈舉舟乞靈—新船祭〉更奪得二等獎殊榮。然而最令鄭梅玉感動的是,她看到受刑人因藺草藝術,生命有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她開心分享,有些大哥原一臉兇相,霸氣十足,「但開始編織後,會搖頭晃腦,邊編邊唱,過程中還會拿起作品欣賞,自得其樂」。

「無論是受邀展出、還是獲得獎項肯定,都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愈做愈起勁」。去年鄭梅玉受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委託,製作三十六片藺草編織紋理飾板,她也邀請台東監獄受刑人與她一同整理編製。她欣慰說:「藺草原是我的興趣愛好,但看到這門技藝能在台東監獄開花結果、感化心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