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旻芳/綜合報導】枇杷的營養豐富,有各種果糖、葡萄糖、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其中胡蘿蔔素含量在各水果中排第三位。中醫認為枇杷果實有潤肺、止咳、止渴的功效。枇杷原產中國大陸東南部,因果子形狀似樂器琵琶而得名。3月中到4月初正是琵琶盛產期,快來認識它的特性及怎麼挑選。
枇杷,中文古名蘆橘,又名金丸、蘆枝,是薔薇科中的蘋果亞科的一個屬,為常綠小喬木。樹冠呈圓狀,樹幹頗短,一般樹高3至4米。葉子厚呈深綠色,背面有絨毛,邊緣為鋸齒狀。枇杷原產在大陸東南部,因為形狀像樂器琵琶而被稱為「枇杷」。
台灣栽種枇杷主要的產地在台東及台中,採收季節在2月至4月中,產量最多在3月中至4月初。室溫可保存4天,不建議冷藏,容易脫水。

圖/取自農業易遊網。
枇杷葉亦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曬乾入藥,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他藥材製成「川貝枇杷膏」。但枇杷與其他相關的植物一樣,種子及新葉輕微帶有毒性,生吃會釋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會吃足以致害的分量。
枇杷在年平均溫度15度攝氏以上的地方能正常結果,平均氣溫12度以上的地區能生長,而且抗寒能力甚強,成年樹可抵抗-18度的低溫,花能抵抗-4度的低溫,而且花期長,較少全受凍害。加上枇杷對土壤、陽光的要求亦不高,因此在大陸淮河以南的各地方都有栽種。除了中國以外,日本、美國(夏威夷及加利福尼亞)、印度、巴西、以色列、土耳其、西班牙等地都有栽種枇杷。其中日本種植枇杷歷史已超過一千年。
根據《台灣好食材》枇杷影片中紀錄枇杷的挑選訣竅

影音/取自台灣好食材。枇杷的品種1.長崎早生(田中)
特性:果粒圓潤、果皮薄、吃起來味道偏酸,適合比較喜歡吃酸甜滋味的人,由於果皮較薄,運送過程容易受傷,所以栽種數量少。
圖/取自台灣好食材。2.茂木
特性:果皮比較厚、甜度較高,酸味不明顯,適合不愛吃酸的人。果皮較厚,運送過程不易受傷,而且剝皮容易,因此栽種數量較多。全台灣有80%的枇杷都是茂木品種。
圖/取自台灣好食材。
枇杷挑選3訣竅果粒越大越好、果皮顏色越紅越好、絨毛越多越新鮮
枇杷的營養成分:水分91.6克、蛋白質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6.6克、熱量29千卡、粗纖維0.8克、灰分0.5克、鈣0毫克、磷0毫克、鐵0毫克、胡蘿蔔素0毫克、硫胺素0毫克、核黃素0毫克、抗壞血酸0毫克、菸鹼酸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