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交通安全事故三十日內死亡人數二千八百六十五人,為近四年最高。值得關注的是,酒駕案件導致死亡減少,但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車禍死亡高達一千一百五十九人,其中有五成是騎機車身亡。交通部道安會也表示,總死亡人數高,應與台灣邁入高齡社會有關。
道安會統計顯示,去年高齡者車禍死亡比前一年增加九十二人,增幅百分之八點六二。
道安會執行祕書謝銘鴻表示,高齡人口母數增加,代表這個族群人口發生的事故也會逐年增加,老人身體相較衰弱,一旦發生車禍,致死率也高。
至於去年騎機車死亡的長者,較前年增加四十七人。謝銘鴻說,特別是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還有相當活動能力的少老族群傷亡比例高。道安會統計近三年的老人機車騎士車禍的碰撞型態,發現在路口的「側撞」最多,肇事原因多是機車左轉或右轉的時候,與直行車碰撞。
他說,機車二段式轉彎比較安全,但有些長者認為該路口車少搶快,沒注意後方或對向有沒有車子,就發生不幸了。這些都要透過交通部的「路老師」、村里長一起推動路權的觀念,此外,加強這類違規的執法,也是教育的一種。
高齡者步行安全,是道安會關注另一焦點。謝銘鴻說,從過去三年老人步行含騎乘代步車發事的事故分析,以交叉路口不走行人穿越道、未依號誌(過馬路闖紅燈)等為主。整體而言,高齡者行人死亡三百二十一人,占行人總死亡人數七成。他表示,雖然駕駛人有義務要注意路口狀況,但是這種冷不防衝出來的老人,還是可能被車撞到。
他也提到,有的高齡者過去沒有接受完整的正統教育,道路安全觀念薄弱,會持續透過交通部的道安義工「路老師」、村里長等宣導或以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規左右轉,「但這是最後手段」。
道安會將整理各縣市的多事故路段清單,請地方政府逐一檢討,是否改善路口的幾何設計或更優化;舉例來說,增設左轉車專用道以及讓右轉的汽車可以提前靠至最右側車道,減少與直行機車的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