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主祀「綏靖侯」城隍爺,左右壁堵下方陪祀十八司。圖╱記者江俊亮
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嘉義城隍廟特別將「瘟疫司」請到拜殿供信眾參拜祈福。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主祀「綏靖侯」城隍爺,左右陪祀十八司,其中的「瘟疫司」職掌瘟疫,廟方有鑑於新冠病毒疫情嚴峻,特別將「瘟疫司」請到拜殿供信眾參拜祈福,希望平安度過這場瘟疫。
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賴永川表示,清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年)建成的城隍廟,是由諸羅縣(嘉義古名)知縣周鍾瑄鳩材捐俸興建。同治年間,台灣發生戴萬生(戴潮春)事件,諸羅城遭圍攻,城隍爺出籤詩「有禍不成殃」,諸羅城解圍後,城隍爺被封為「綏靖侯」。
賴永川指出,城隍爺掌管陰陽,嘉義城隍下轄十八司,包括陰陽司、功德司、瘟疫司、保安司等各司,猶如陽間的一級行政主管。
嘉義城隍廟名譽董事長葉源助表示,古人所稱的「瘟疫」就是急性傳染病,在民智未開、醫療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非常害怕瘟疫,因此多求助於神明,「瘟疫司」因專門掌管疫疾,猶如現今的衛生福利部長,因此也受到信徒崇敬。
日治時期 即受崇敬
現年八十歲的葉源助指出,他小時候就見過城隍廟十八司,但其雕刻年代、雕刻者,因年代久遠,找不到史料記載,如今已不可考。由於台灣在清朝、日治時代,乃至國民政府時代都曾發生過瘟疫,因此「瘟疫司」更受到重視。
葉源助表示,就他所知,日治時代曾發生俗稱「黑死病」的鼠疫、天花、霍亂、瘧疾、流感、痢疾等傳染病,據長輩說,當時發生疫情,或有人腸絞痛、疑似下痢,日本政府就會派人用草繩將發生疫疾的住家圍起來,不准旁人靠近,類似現今的隔離。
他說,從日治時代到台灣光復後,地方若發生瘟疫,信徒就會到城隍廟來求「瘟疫司」消災,等到疫情平息時,城隍廟就會舉辦盛大的迎神賽會、遶境活動。十七年前發生SARS疫情,以及後來發生禽流感,都有人到城隍廟來拜「瘟疫司」。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葉源助指出,台灣有一句俗話說:「也要神,也要人」,發生瘟疫時,要有「神」保佑,也要有「人」來醫治,這裡所謂的「人」就是醫生,希望藉由醫生診斷以及神明保佑,讓疫情早日平息。
城隍廟總幹事葛永樂表示,過去台灣發生瘟疫時,人們會舉辦遶境活動,並燃放大量鞭炮。有種說法是鞭炮的主原料是硫磺,硫磺具有殺菌功能,再加上點燃鞭炮造成的高溫,可能讓病菌無法存活,在民智未開時,很容易就被聯想為「神蹟」。
葛永樂指出,古代發生瘟疫,會將瘟疫解釋為瘟神或鬼怪作祟,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進而衍生送瘟神儀式;也有人認為瘟疫的發生,是因人們造業所招致,因此而勸告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他說,古今中外都有瘟疫發生,古代道家以養生術中的導引、吐納、行氣等方法來祛除瘟疫,用現今的觀點,無非就是要注重養生、提升免疫力,希望大家心存善念,多說好話,多做好事,在「瘟疫司」的庇佑下,讓疫情早日消除,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