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琦雯
在二十多年未見的大學同學邀約下,一月十二日一大早南下至佛光山參訪。聆聽了一場法寶講座──「般若心經的生活觀」,真是獲益良多。
一般人在職場打拚總難免以爭權奪利為目標,但主持講座的法師告訴我們《心經》的真理是「不計較、不比較、超越對立」,透過對《心經》的了解,可以度一切苦厄,讓人心無罣礙;心無罣礙就會快樂自在。與談的法師表示若能落實佛光山「四給」的精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即可因轉念而得到福報與歡喜,就是實踐慈悲心所展現的般若波羅蜜。
聽完法寶講座之後,我們跟著這位在佛光會擔任督導的大學同學參觀佛光山,當天所見跟多年前印象裡的佛光山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有美侖美奐的殿堂和佛像,更有深厚的佛教人文藝術內涵。也因為有人引導參觀才知曉佛光山以慈悲濟世的精神淨化社會人心,推展許多的慈善事業,包括近年來國內幾次重大事故的救助,以及國際性的急難救援。
近日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我在組群裡收到佛光山朋友傳來的訊息,由法師和信眾們共同發起念誦《心經》為社會祈福消災免難,此義舉真令人感動。當社會輿論在多數人的政治口水中是非糢糊的時候,我看見了人性真善美的希望。也讓想起聽講座時法師提到的「生氣不能解決問題,要相信『真理的力量』,在講道理、講規矩之前,要先釋出愛與溫暖,依佛法智慧、真理實踐檢視自己的生命。」
講座最後由心保和尚總結,告訴大家「無」的力量很大,他說無不是沒有,而是明白一切緣起性空,在生活裡多觀照自己的念頭,將般若應用在生活上,便可去除煩惱,轉煩惱為菩提,即是「解脫的彼岸」。這一趟佛光山參訪之旅,果真入寶山滿載而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