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漫話情人節

◎古傲狂生 |2007.08.15
668觀看次
字級

中西方的情人節各有不同的日子與起源,而名氣最大的應是歐美風行的每年二月十四日的情人節。這個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此節,最初起源於古代羅馬,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而且台灣也漸風行。

而關於情人節由來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一直有許多版本,最著名的版本當然跟瓦倫丁有關了,據說瓦倫丁是古羅馬一位著名的修士,被迫害致死,過世的那天剛好是二月十四日,人們就在每年的這一天紀念他。後來陰差陽錯,瓦倫丁這個外國「和尚」就成了外國的「月老」了,想來真是很有趣。

中國的元宵節則可能是歷史最悠久的情人節了。元宵節,又稱上元日、燈節、上元節,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最著名的傳統節日之一。然而,元宵節怎麼跟情人節有關聯呢?

原來在古代,平常女子無論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才能出來夜遊觀燈,於是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相識機會,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

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歐陽修〈生查子〉詞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青玉案〉寫道:「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生動地表現出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

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訂情。

七夕七月七,則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因此,也特此日當成「情人節」。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日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乞巧節」的稱謂就由此而來。杜牧詩云:「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則很形象地描述了這種場景。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白色情人節」。其實,「白色情人節」與「情人節」還是有聯繫的,都起源於三世紀時的羅馬。話說羅馬皇帝在二月十四日,救了一對因為原本違反戀愛結婚禁令而要被處死的戀人,羅馬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設立了「情人節」。而在一個月後的三月十四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於是另訂為「白色情人節」。而此節日就從歐洲開始流傳到世界其他地方。

在西方還有許多情人節,譬如一月十四日的「日記情人節」,四月十四日的「黑色情人節」,五月十四日的「黃色與玫瑰情人節」,八月十四日的「綠色情人節」,九月十四日的「音樂情人節」和「相片情人節」,十一月十四日的「橙色情人節與電影情人節」,十二月十四日的「擁抱情人節」,還有「親吻情人節」、「銀色情人節」,以及「葡萄酒情人節」等等。

看來西方人骨子裡就是浪漫,他們用意很明顯,那就是每個月的十四日都是情人的節日。

也許,以後我們中國人也可以變得這樣浪漫,把農曆的每個月的七日或十五日作為我們的情人節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