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靈感錄》{28}不退道心

覺欣 |2007.08.14
588觀看次
字級

一九八七年,剛到台北創業的陳善果,在妻妹尤敏的接引下,和太太尤蕊一同至佛光山皈依。皈依前的他,對「佛光山」全無概念,而皈依後的他,也因為當時正忙於創業,對佛教並未深入認識。儘管如此,夫婦倆仍秉持樂善好施、利益他人的願力,熱心護持佛光山的建設。

後來尤敏的好友,佛光會台南善化分會副會長陳慶純感動於陳善果夫婦的發心,不時提供他們道場活動訊息,給予助緣。一九九三年,慧慈寺監寺永基法師專程北上關懷長期為糖尿病所苦的尤蕊,教她誦持《地藏經》,讓他們感受到佛光人的真情與佛教的溫馨。

二○○二年,陳善果應中華總會副總會長陳順章的邀約,追隨星雲大師至西安迎請佛指舍利,一路見證佛力之不可思議,內心充滿無限法喜;從此更響應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對人間衛視與《人間福報》的護持推動不遺餘力。

當同業間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深受影響時,陳善果所開設的公司,不僅絲毫未被波及,還生意興隆。同業好奇地問:「你一向不曾交際應酬,也不登廣告招攬客戶,為何能在一片景氣蕭條中,維持好業績?」

善果微笑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記得,自從我在佛光山這塊大福田布施供養之後,公司從此一路平順。或許因為我無所求,反而能心想事成。所以,『種福田』是致富的不二法門!……」

「錢一出去就沒了,你真的沒有其他方法嗎?」

陳善果平淡地回應:「錢要用對地方,布施出去,再賺就有,所謂『明著出去,暗著進來』。」二十年來,陳善果伉儷「一師一道」的堅持與「不求回報」的布施,自然能有美好的前程。誠如古德所言:「一天風月留空界,隔嶺鐘魚應海潮。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去年六月二日,慧慈寺響應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紀念朝山禮佛修持活動,發動十部遊覽車四百人回佛光山朝山,陳善果也專程從台北驅車南下,參加生平第一次朝山修持。體格壯碩的他,竟在朝山活動前頭痛欲裂。突如其來的意外,並未使他退心,「再不舒服,也要全程禮佛朝山,決不放棄。」他為自己加油。

沿路專心稱念佛號,頭痛並未因此稍減,堅定的信念,支持他三步一拜完成朝山修持。正當大眾唱誦三皈依時,陳善果驚覺:頭痛已隨著淌下的汗水消除,身心漸漸舒暢、輕鬆。他說:「這種特別的體驗與先苦後甘的身心舒服,應該就是宗教信仰的力量與朝山的殊勝因緣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