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醫護節省時間,健保署今天開放新功能,醫療院所能預先知道掛號民眾的旅遊史和接觸史。圖/資料照片
為協助醫護節省時間,健保署今天開放新功能,醫療院所能預先知道掛號民眾的旅遊史和接觸史。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為防堵武漢肺炎境外移入,衛福部健保署、疾病管制署與內政部移民署合作,勾稽陸港澳入境名單及確診病患的接觸者,幫助第一線醫護人員即時辨識接觸者及旅遊史,不論有沒有帶健保卡都能查。為協助醫護節省時間,健保署長李伯璋宣布今天起開放新功能,針對預先掛號的病人,醫療院所前一天就能預作查詢。
李伯璋表示,目前醫護人員透過健保卡了解病患旅遊史,有三種方式。首先是病人現場掛號時,插健保卡就會顯示旅遊史。而若病人沒帶健保卡,醫護人員可透過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上網查詢。現在開放新功能,醫院可於前一天將預約掛號名單上傳健保署,健保署勾稽後回傳資料,醫療院所便能預先知道掛號民眾的旅遊史和接觸史,可提前準備發燒篩檢及採檢相關工作。
李伯璋表示,這項新系統今天上午上線,醫療院所可將明天要就醫的名單上傳健保署系統。健保署已將民眾自一月五日起的出入境、接觸史資料串聯健保資料,醫院提供預約掛號者的掛號資料,由健保署「批次下載」,告知隔天就醫民眾當中,誰有旅遊史、誰有接觸史。
現場掛號者
院方查詢權限也放寬
對於現場掛號者,以往必須同時插入醫師卡和民眾的健保卡,才能看到民眾旅遊史、接觸史,現在也將權限下放至護理人員和藥師,以便在民眾掛號、領藥時,都能清楚了解就醫者的可能風險。
自費就醫者
身分證號逃不過醫師
為避免有心人士不想被隔離,刻意自費就醫、隱瞞旅遊史,也開放醫師輸入身分證字號就能查詢旅遊史及接觸史,民眾沒帶健保卡、無法讀取或自費就醫時,醫療院所可要求提供身分證號或居留證號碼。
李伯璋表示,現在台灣有迫切的防疫需求,健保卡善用全民納保的優勢,因此能做到全世界第一個有防疫功能的健保卡。不過這是特殊的暫時措施,一般基於個資保護,旅遊史和接觸史並非健保有權勾稽的資料。李伯璋呼籲民眾據實陳述病史、就醫紀錄、接觸史和旅遊史,以獲得妥適醫療照護,同時維護醫療人員及就醫民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