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於當地時間一月三十一日晚間十一時正式脫歐,脫歐支持者在首都倫敦國會廣場集會慶祝。圖/美聯社
五歲女童伊麗莎.賽曼(左)和七歲姐姐凱蒂(右)手持寫著「脫歐奪走我們的自由」標語參加反脫歐抗議。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一月三十一日正式脫離參加了四十七年的歐洲聯盟,使歐盟受到歷史性的重擊,英國也一舉躍入前景不明的未來。
英國脫歐於歐盟總部所在的布魯塞爾當地時間三十一日深夜十一時生效,數以千計支持脫歐的英國人聚集在國會外歡欣慶祝。自從英國二○一六年六月公投以百分之五十二對百分之四十八通過脫歐以來,他們一直在等待這一刻;正在修理的倫敦大笨鐘發出十一響錄音鐘聲,揮舞國旗的群眾立刻集體爆出歡呼。
英國首相強森從附近的唐寧街十號官邸發表談話,稱之為「真正的國家復興和改變的時刻。」
但是,許多英國人悲歎與歐盟脫鉤,有些人含淚秉燭守夜,歐盟總部所在布魯塞爾也悄悄撤下英國國旗。
歐盟挫敗 馬克宏:歷史警訊
法國總統馬克宏說,這是「歷史性的警訊」,並將迫使歐盟自我改進;他發表電視談話說:「這是悲哀的一天,可是這也是必須引導我們改變行事方式的一天。」
脫歐究竟將使英國對重新伸張國家主權感到自豪,或是在歐洲和全球勢力消減,將成為未來多年爭辯的焦點。
一月三十日深夜的歷史性時刻也只是英國脫歐的第一階段程序結束,三十一日情況沒有什麼改變,因為英國和歐盟給自己十一個月「過渡期」;在這段期間,英國將繼續遵守歐盟法規,希望雙方在年底前對貿易、安全和其他各種事務達成新的協定。
這是歐盟成立六十二年來遭受的最大挫敗,而它必須重整旗鼓,面對愈來愈複雜的世界,包括英國從盟國變成競爭對手。
馬克宏堅持歐洲人比以前更需要團結的歐洲,以在面對中國大陸和美國之時捍衛自己的利益,並應付氣候變遷、移民和科技變革等挑戰。
歐盟因首次有會員退出一片愁雲慘霧;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一月三十日哀歎說:「等太陽明天升起,我們的二十七國聯盟將展開新的篇章。」但是,范德賴恩警告英國將遭受重大損失,並更為孤單,「力量不在於傲然孤立,而在我們獨特的團結。」
強森則堅持脫歐後的英國,將是「偉大的歐洲強權,同時擁有真正全球性的觸角和雄心。」
他在脫歐生效之前向全國發表錄音談話說:「我們希望這是歐盟與活力旺盛的英國,開始友好合作的新紀元。」
甦醒vs.孤立 媒體各味紛陳
而在英國各種立場不同的報紙呈現這條新聞的方式中,同樣可以感受得到或欣喜或痛苦的情緒。
右翼《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以「甦醒…這是個光榮新英國」的標題,宣告陷入分裂的英國待在歐盟四十七年的成員國身分,終於在拖了三年多之後終結。
擁有強烈左派傳統的《衛報》(The Guardian)細思這個歷史性夜晚的狂喜和痛苦。報導指出:「英國脫歐日的混雜情緒,顯示英國還沒做到從容自在。」
《衛報》在頭版拋出問題「接下來呢?」蘇格蘭的一些媒體給出了答案。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四個構成國組成,蘇格蘭多數人民當初投票支持續留歐盟。
支持歐盟的《每日記事報》(Daily Record)頭版是一個修圖後的英國脫歐紀念幣,原版銘文是「與所有國家共結和平、繁榮和友誼」,被改成「孤立,每況愈下,更衰弱,而且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