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 】南部太陽能光電產業蓬勃發展,但卻對產業、生態、傳統文化等形成衝擊,目前台南市民間已提出「設置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審查自治條例」草案,送經議會審查希望訂定把關機制,不能讓光電板沒有限制發展下去。
包括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保團體除協助台南市議員陳昆和共同提出草案。地球公民基金會能源部主任蔡卉荀表示,不只在地方努力,也要求包括經濟部能源局與農委會要對綠能的發展訂出方針與配套,否則發展綠能可能會成為台灣另一場災難。
對民間的反對,南市府經濟發展局強調,目前規定特定農業區(優良農地)仍不能開放種電,一般農地則需申請,仍保留良田。
但台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潘致遠則批「現在種電的根本都是良田」,指出會員陸續回報台南各地種電情況,拍來一張張的照片,都是在綠油油的農田中突兀地長出光電板,而且情況比之前假務農真種電更嚴重。
蔡卉荀表示,絕對支持再生能源,但是希望盡快建立好機制,這需要公部門、業者、民間各方合作努力,有生態、農業的地方不代表不能作光電或其他再生能源,而是要有規畫與評估。
她表示,台灣雖然在二○○九年就頒布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相關配套、環境調查與評估卻都付之闕如,才會造成今日綠能發展需求大,但相關法令機制跟不上的困境,現在要做的是加緊腳步把法令機制完善起來,才能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陳昆和表示南部現在不只農地種電,鹽田、魚塭、埤塘、水庫等都拿來種電,地貌逐漸改變,政府急著發展綠電,但沒想過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就一股腦地種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