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颱風後的物價波動

 |2007.08.09
339觀看次
字級

今年第一個登陸台灣的颱風「帕布」前腳剛走,「梧提」颱風接踵而來。雙颱密集威脅台灣,防災之外,民生必需品供應和價格最令人關切。

每逢颱風來襲,菜價總是聞風而漲。尤其在農產品災損的青黃不接空窗期,商販常利用消費者預期心理抬價牟利。這次「帕布」颱風幸未傳出嚴重災情,但菜價仍上漲數成,大白菜、甜椒等更大漲一倍;「梧提」颱風可能讓菜價貴上加貴,讓升斗小民更感吃不消。

最近半年來,國內各項民生物價不斷喊漲,唯獨薪水不漲反跌。不料,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七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竟較去年同月下跌,跌幅還是九個月以來最大,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今年三月以來,奶粉、沙拉油等生活必需品已陸續漲價;有些餐廳開始加收一成服務費,有些則取消餐後甜點,百貨公司小吃街維持原價卻把份量縮水,變相漲價手段不一而足。八月一日,傳統市場食材和夜市小吃、早餐店紛紛調價,鮮乳、優酪乳也漲了一成。

不但民生必需品全面飆漲,汽柴油和瓦斯受到國際油氣價格帶動,連番以反映成本為由加價,更助長物價上漲的壓力。物價漲、漲、漲,是民眾最深切的感受,獨獨主計處的統計卻喊跌,為何落差如此大?

主計處解釋是因為七月份的蔬菜及水果價格,較去年同月跌幅分別超過二成九及一成二,加上蔬果所占物價權數比重較大,因此抵銷了蛋類、乳類、食用油及麵包等其他商品的漲幅

;倘若剔除蔬果,七月的CPI年增率則是五個月來新高。事實上,七月底,主計處公布上半年汽油、瓦斯、化妝品、衛生紙、藥品在內的「非耐久性消費品」漲幅為百分之三點七,已創下近十六年來次高紀錄,更能看出物價蠢動對民眾生活的威脅。

過去縱然發生能源危機等原因,造成台灣CPI增率大幅上升,但因民眾收入相對增加更多,痛苦感並不強烈。現在面對百業飛漲、薪水多年不動,人民只能無奈勒緊褲帶過「苦日子」,但政府對於維繫物價穩定責無旁貸,必須積極因應。

物價如野馬,易縱難收,一旦脫韁狂奔,更難控制。為了平抑物價,政府已展開行動,除依賴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調節金融市場外,行政院自八月六日起將小麥、玉米、大豆等七項大宗物資的關稅減半,為期半年,經濟部也將適時對鋼鐵、油品、廢紙及砂石等採取限量出口措施。

不過,政府還可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建立貨暢其流的公平競爭環境,讓國人可以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例如:加強查緝廠商囤積居奇行為;宣導正確消費知識,強化物資運補機制,減少颱風期間搶購造成的物價波動;兼顧農民權益和消費需求,擴大開放農產進口,充裕民需;落實開放油品市場政策,避免干預價格。

更重要的是要持續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工商業發展,讓公私部門可以釋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讓勞心勞力者可以得到應得的酬勞。當經濟繁榮發達,人民的未來充滿希望而且具有實踐的可能時,富裕的陽光自然會驅離通膨的陰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