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岸山脈山腳下的怡園,園區內有一棵被雀榕寄生的楠樹,樹齡約三百年,是園區內的「樹王」(圖╱中央社),這是怡園主人陳勝德二十多年前從機械怪手中搶救回來的老樹。
【本報花蓮訊】花蓮海岸山脈山腳下的怡園,園區內有一棵被雀榕寄生的楠樹,樹齡約三百年,是園區內的「樹王」,這是怡園主人陳勝德二十多年前從機械怪手中搶救回來的老樹。
陳勝德、陳義豐父子過去從事畜牧養殖業,有感台灣因土地過度開發,老樹被機械怪手連根拔起,失去原有自然生態,在事業轉型為旅宿業後,開始執行「留容路樹」計畫。二十多年間,十三公頃的怡園,種植了從全台各地搶救回來三千多棵老樹。
陳義豐表示,目前園區內樹木有七十二品種,包括台灣原生種的雨豆樹、阿勃勒、印度紫檀、赤桐、苦楝、茄冬及大葉欖仁等。其中樹王是一棵楠樹、樹上有雀榕寄生,雖經歷颱風、雷劈,仍長得十分高大、茂盛。
「這棵樹是父親歷經千辛萬苦、耗費約百萬元才救回來。」陳義豐說,這棵楠樹原生長在花東海岸公路、蕃薯寮路旁懸崖邊上,當年他父親南來北往做生意,經常在這棵楠樹下休憩、吃便當。
後來因公路拓寬要砍除這棵楠樹,陳勝德不忍老樹命運終結,決定自行挖回移植。於是找來三台大吊車,二台在旁吊住老樹,另一台吊著怪手垂降到懸崖下方挖掘根部。
為了盡量保持老樹原貌,原本一小時的車程,竟花了一整天才把老樹帶回來。因為沿途須經過多個隧道,放在板車上的老樹,必須一點一滴的修剪枝枒,才能通過;若遇到電線勾住枝葉,還得由工作人員用木桿將電線撐高。
怡園經理張慕絜說,這棵楠樹移植回園區曾是壽豐鄉平地最高的樹,二○○五年被強颱龍王颳倒;後來挖了三公尺深的坑、再用水泥圍成一圈基座保護,上方再用鋼索拉住老樹固定,讓它穩健生長。如今老樹已有十六、十七公尺高,得要好幾個人才能環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