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警方統計騎乘電動自行車未戴安全帽的違規者,以外籍移工居多,比例將近六成。此為示意圖。圖╱資料照片
【本報新北訊】電動自行車新制上個月上路,違規未戴安全帽仍屢見不鮮,其中又以外籍移工居多,但有不少人被罰得不甘心,抱怨「當初是因為不用戴安全帽才買電動車」;警方表示,新制上路後,相關事故確實減少,針對移工朋友部分,未來會配合工廠和仲介業者加強宣導。
新制上路後,新北市警局十月總共取締二千零六十七件電動自行車違規,其中有二千零四十七件是未戴安全帽、二十件是超速,違規者以外籍移工居多,共有一千二百一十八人,約占總案件量百分之五十八,發生地則以樹林分局轄區四百二十二件居冠;警方分析,樹林分局案件量最多的原因與其轄區工廠多、移工多有關。
近來,各地警方都有加強取締電動自行車未戴安全帽的勤務,也透過廣播、社群網站等媒體宣導新制上路,但宣傳多是國人熟悉的中、客、台三種語言,少見進入工廠或移工族群宣導,讓不少移工反映「被罰才知道違規」,感覺罰得冤枉。
代收罰款的業者指出,不少人繳罰款時都反映不知新制上路,抱怨「騎這個(電動自行車)不是不用戴」、「當初就是因為不用戴才買的」等語,但因為罰款金額不高,多半鼻子摸一摸就繳錢,懶得申訴。仲介業者也說,因為國情不同的關係,有移工被抓了之後,想要塞錢給警方私了,差點被警方辦貪汙罪。
違法改裝 害己害人
新北市警局呼籲,十月實施的新法除了未戴安全帽會被罰款,時速超過二十五公里和違法改裝也有相關罰則;未戴安全帽罰三百元、超速二十五公里罰九百到一千八百元,違法改裝最高可罰五千四百元,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改裝業者透露,目前市面上普遍車型都是使用鉛酸電池或鋰電池組,因此增加動力最簡易的方式便是加裝電池組,直接串聯多顆電池,使得放出的電壓增加,達到讓電機超頻工作的目的。不過,改裝過的車輛因為功率增加,驅動零件的負荷也會增加,恐產生過熱情況。
警方指出,部分電動自行車配有腳踏板,可切換人力踩踏和電力驅動二種模式,員警在取締上,會以當下使用情況做認定,同時也會完整蒐證,請民眾勿存僥倖心態;改裝本身存有一定風險,許多不確定性都可能導致事故發生,嚴重甚至會威脅到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以電力驅動的滑板車、平衡車等代步工具,在現行法規屬運動休閒工具,僅限公園、私人土地等空間使用,騎上馬路或人行道都算觸法,請民眾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