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挖寶人 讓響堂山走向世界 |2019.11.22 語音朗讀 29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大陸響堂山石窟現存十六窟,大小造像逾四千尊,並有大量石刻經,是研究佛教、建築、雕刻、繪畫、書法的藝術寶庫。 趙立春守護響堂山石窟的佛教造像藝術三十載。圖/取自網路 響堂山石窟博物館內展出的佛教造像。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洞窟裡一定還有什麼東西沒有被發現,佛像、刻經,或者是別的什麼。」每次走進響堂山石窟,一向灑脫的響堂山石窟藝術博物館館長趙立春,就會變得細膩起來,嘴裡也開始念念叨叨。 響堂山,位於中國大陸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堅硬的石灰岩上有十六座石窟。四千多尊雕刻精巧的造像,以及大面積刻經藏身其中。雖然洞窟遭受嚴重損毀,仍依稀可辯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痕跡。響堂山石窟是大陸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石窟藝術史、書法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守護研究 他成趙響堂 「這是北齊的石窟!」一九八五年,剛到峰峰礦區文物保管所工作的趙立春,雖然每天都會在石窟旁走一走,但提及關於它的歷史,卻只知道這麼一句話。當時,大陸對響堂山石窟文化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 上班混日子、下班找樂子,趙立春渾渾噩噩的生活到一九八八年才有了改變。 「北齊佛造像的風格是什麼?」參加大陸首屆石窟考古研修班後,趙立春聽著老師講,就開始回憶,但大腦裡一片空白,「原來,我成天守著寶藏卻渾然不知,那時的心情是既懊悔,又著急。」 回到峰峰礦區的趙立春,一頭栽進石窟文化裡,吃泡麵度日、省吃儉用購買書籍成了生活常態。因用三十多年的時間,守護和研究響堂山石窟的佛教造像藝術,他被海內外學術界稱為「趙響堂」。這位挖寶人至今出版石窟相關著作十二部、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並多次受邀赴海外分享研究成果。 數據採集 3D 復原石窟 隨著研究的深入,響堂山石窟的歷史脈絡逐漸清晰起來。據趙立春介紹,東魏、北齊時期,鄴城(今河北臨漳)和晉陽(今山西太原)是政治中心。東魏、北齊的皇室貴族,常往來於兩地之間,並在沿途的響堂山建造行宮、開鑿石窟;但不久後,便遭遇了「三武一宗」滅佛運動。 隋、唐、宋、元、明等歷代對此地都有增擴和修營;在一九五○年以前,響堂山石窟一度處於無人看守狀態,大量殘損佛頭散落在荒草之間。 趙立春說:「幾經劫難、幾度重生。峰峰礦區文管所成立後,在對石窟展開保護的同時,也收集了散落的文物。」三十年來,他攜手許多研究人員,完成了對響堂山石窟的全面斷代、編號,還對造像風格、刻經書法等內容作出了權威的論述,使得這一集雕刻、書法、佛教、舞蹈等研究價值的藝術寶庫,從荒野走向了世界。 二○一○年,趙立春在石窟偶然發現有關《妙法蓮華經》的刻經;二○一二年,石窟前的一座老房子,牆壁因大雨脫落,驚現三尊佛首;去年,趙立春在山坳裡發現了一座瘞窟……趙立春說:「這個寶藏一直在給人驚喜,對它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響堂山以疊加的石刻、殘缺的容顏,撩撥著來往遊客的心弦。關於石窟的未來,趙立春笑說:「我們正在嘗試對響堂山石窟進行3D復原。目前,前期數據採集工作已經完成。未來,它的魅力將更加令人驚豔。」 前一篇文章 天主教高雄教區 參訪佛館 下一篇文章 教宗、僧王 曼谷跨宗教對話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紐約時代廣場浴佛 紐約州長表揚佛光山新馬寺佛祖花車巡境 傳遞佛教光明祥和傳證長老讚頌大典 僧信緬慈心悲願金門迎城隍 佛光人喜結緣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