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路上的同一棵欒樹右半邊正常開花,但左半邊每晚被路燈照射,今年沒開花。圖/吳姿賢
【本報台北訊】近年許多路燈都換成更亮的LED燈,卻造成生態衝擊。環團指出,現在本該是台灣欒樹開花結果季節,但有些欒樹每晚受路燈照射,今年未開花結果,仍是一片綠油油,沒被燈照的欒樹則正常開花結果,甚至出現同一棵樹「左邊綠、右邊紅」的怪象。
燈光太強
蟲鳴聲變小
光害不只影響植物發展,台北野鳥學會說,今年發現LED路燈照射範圍大,直接照到關渡自然公園保護區,鳥類無法休息,也影響當地的鼬獾、白鼻心、小型黃鼠狼等夜行性獵食動物。北市府及業者近期協助在路燈加裝燈罩,情況才改善。
桃園市的鑊篤陂塘生態公園,充滿五色鳥、林角鴞等多樣生物,也因周遭燈光太強,最近遭投訴「蟲鳴鳥叫聲變小」,原有的貓頭鷹也不見蹤影。公所日前決議改設亮度較低的景觀燈,並將熄燈時間提前兩小時,盼保育生態。
天母生態大地執行長李珊珊表示,十月初開始觀察天母路上的台灣欒樹,發現被路燈照射到的欒樹都不會開花結果,原以為只是花期延後,但至今都毫無動靜。受光害影響較小的欒樹,就能正常開花結果。
「鳥能跑,但樹動不了」,李珊珊說,天母只是一個案例,全台各地許多路燈都是整晚不停照射樹木,花跟果實是蟲鳥的食物來源,形成完整生態循環,如今不開花、不結果,當地棲息的鳥量明顯減少。
李珊珊建議,既有路燈不易大幅更動,但未來若新設路燈,應避免直射樹叢、生態池、花圃等,加裝燈罩降低照射範圍及亮度,並避免短距離設置多個路燈導致重複照明。
雲彰農作
成熟期延後
彰化縣前年十二月有埤頭鄉蔡姓農民種植在明道大學附近的黑豆因為路燈光害,影響收成,彰化縣政府得知後,為路燈加上燈罩,減少光源照到黑豆植株,果然換上燈罩,臨路的農田大約有五成黑豆就由綠轉黑,植株也不再長,才可以收成。
彰化縣田尾鄉菊花產業也因光照時間過長,造成難以結苞開花。雲林縣三年前起汰換水銀燈為LED燈,造成西螺、二崙等鄉鎮冬季菠菜莖像夏天一樣抽高,葉子長不大;斗南地區農民也因路燈太亮稻作成熟期延後。
光害危機,讓稻子不結穗,農民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