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信用卡發卡量不再只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主要指標,許多銀行更注重「活卡率」,活卡率愈高,代表一家銀行對客戶掌握度愈高,同樣後續帶來的收益也會愈高。
「活卡率」是以有效卡數除以流通卡數來計算,根據金管會定義,六個月內有消費紀錄的才被列為有效卡。依照金管會最新公布的九月份數據,所有銀行中活卡率最高是花旗銀行,高達百分之八十,等於每一百張信用卡中有八十張卡六個月內都有在使用;而呆卡率最高的是高雄銀行、高達百分之六十二。
金融比較平台Money101經理呂芝穎表示,「活卡率」對於一家銀行來說,最大意義是可維持客戶,銀行能夠取得客戶的消費資料,對主要客戶群的輪廓會更清楚,若持卡人長期沒有在刷卡,銀行也就沒辦法拿到客戶的消費資料。這也是為何許多銀行明知道高回饋的信用卡會讓成本加重,仍搶著推行,不只衝發卡量也增加活卡率。
呂芝穎表示,活卡率高有三大好處:第一,許多銀行都做過統計,信用卡的持卡人約有百分之三十會遲交信用卡費、進入循環利率,另百分之七十持卡人賺回饋也正常繳款,但光這百分之三十的持卡人立刻進入百分之八以上循環利息,銀行就會有一筆利息收入。
第二,可知道主要客戶的消費形態,方便銀行透過大數據分析,推行更多符合自身銀行主要客戶群的行銷活動,甚至找異業結盟的業者一起合作,例如:發行聯名卡。第三,持卡人從年輕進入中年,當年齡增長後,除信用卡需求外,還會有貸款跟房貸需求,甚至是買保險,信用卡客戶的維持,方便銀行多方經營來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