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彭日鏡新竹報導】新竹縣橫山鄉豐田村油羅地區過去是一大片農田,農友利用水車將油羅溪水源帶引灌溉農田,如今水車功成身退,豐田社區發展協會製作大小不等的水車,讓民眾懷思。
油羅地區因毗鄰油羅溪得名,農友為了灌溉三十餘公頃的農田,在電力未普及前,根本沒有抽水馬達抽水,變通方式就是以竹、木製成水車,引溪水至高處灌溉;運轉方式特殊,令許多科學家嘆為觀止。
豐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石蘭說,為了讓傳統農耕型態重現,該協會爭取一筆經費,六年前在彭乾桶、蘇安田兩人精心設計下,以白鐵製作一座大型灌溉水車;溪水充沛時,水車即轉個不停,源源送水。
提供水車置放地的許耀章表示,別看它是個不起眼的農耕機具,經過實際估算,它每小時帶來的水量可達三百八十四噸,對農耕為主的農業時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徐石蘭說,自從該處裝設水車後,常常吸引遊客觀賞;對於先民的巧思,都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