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與願

文/李筱涵 |2019.10.28
2551觀看次
字級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跟著外婆,順著那些滿布溼苔的石階一直走,就能到達一個安靜的化外之地。每個隱沒在轉角闊樹林的路,總會在下一個陡升的坡度間展開遠方。 圖/truthseeker

文/李筱涵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跟著外婆,順著那些滿布溼苔的石階一直走,就能到達一個安靜的化外之地。每個隱沒在轉角闊樹林的路,總會在下一個陡升的坡度間展開遠方。

總是有路,總也會到達,我們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

外婆的手很柔軟,我們手牽著手,在天色濛濛亮的時候踩著搖晃的石階,往高處攀爬。是行走,也像修行。清晨的山微涼,走完數以萬計的階梯後,那是最涼爽的回饋。我們趕在陽光正熱前抵達佛寺,古樸典雅的石製廟宇,看不出建造時日,造型頗與我後來去日本參拜神社的時候看到的風格相似。

圓通,是牌匾上的題名。在我感受則是很具體的通過一道圓形拱門,來到另一個空間;離開原點,回看來時路,換位之後感觀完全不同。就像此刻重看前十年的人生歷練。寺廟俱在,人事已非。

通常觀光勝地的寺廟都會變得很嘈雜,但圓通寺沒有,人到那裡會突然靜下來。貓也是,不曉得是不是從那時候我就喜歡貓這種安靜的生物。時間變得慢,一旁圖書室傳出窸窸窣窣的紙頁翻動聲。

參拜是一種儀式,外婆總會在白色小瓷盤盛上清水,拈下兩朵蘭花,浸浴。她雙手捧起瓷盤抵額,神情肅穆,走向佛前頂禮。雙手合十,細聲禱念。禱念的內容很長,數盡家族所有人,但沒有一句關於她自己,我的處女座外婆,是太溫柔自苦的人。還六、七歲的我,只朦朧曉得拜拜是求全家平安的意思,也學著外婆,向眼前的巨大金色合十鞠躬。某些時刻,我會突然相信,也許真的有神在,雖然多數時刻祂沉默。無需乩身劇場式的揮刀灑血,每個前來的人,已曉得人身必然要承受不同程度的降災。

生活是太粗礪的磨砂紙,非得磨去一些皮肉,挨一些疼,才換得到明日。

像此地頗負盛名的一線天,你得側身磨膚,過這峽谷一線,才抵達天聽。但過得了山谷,還是需要仰賴意志力爬出低潮。眾生一肚子苦水無處宣洩,只好紛紛來朝,尋找屬於自己的樹洞。入門一尊寫著悅爾眾心的石彌勒笑得開懷,凡人要真心暢快卻也實難。香火綿延,正是人有太多未達的願望。

沿著寺後階梯走去,迎上一面石壁。偌大的「佛」字鑲嵌在上。每次走到這,外婆都要讚歎:「這面山壁真了不起啊!」了不起在哪呢?是因為高大,還是佛印賦予它崇高的神聖?小時候我只覺得這面牆彷彿會在夢裡一直膨脹,大到輕易把我們碾碎。有天想起,才意識到它比我在西安須彌山看到的巨像佛窟小得多,才曉得,原來這就是長大。

大一點之後,我搬到離南勢角學校較近的奶奶家。那時烘爐地還是由黃土地環繞。我們說去拜拜,大概就是繞到那一帶走山。古道的橫木階梯,中間還是泥土地,有時你會踢到老樹突起的根結或小石頭。不小心踩扁一隻毛毛蟲,或者偽裝成落葉的各種昆蟲。不知者無罪,人們遭逢的日日橫禍大抵如此。人也不過一隻小蟲。眾生平等,尤其午後一場暴雨,把所有生物都困在泥濘的山路上,動彈不得。然而我聰明的奶奶,總是能撐起一把紅傘,時而化身為拐杖,又能一路掃平黏人的鬼針草和蒲公英,拉我走完全程。

山路半途有一座臨時搭建的小石祭壇。主神的位置供奉一尊美猴王石雕,但更讓人在意的是一旁的平台,羅列著一些被棄置的神像。每座神像都在與人觸手可及的距離,金身斑剝,神情依舊。我想,原來神也會落難。雨水落在石板屋簷,拉下一片水簾。不曉得這小小的花果山會不會是祂們更好的西天?

幾年之後,樸拙的小石廟已用鐵皮屋擴建成一座廟,多了香爐與金紙,神座被搭建升高,但人與神的距離彷彿更遠。我心底生起一種既視感,感覺出社會之後,有些距離也就自然變成這樣。歲月,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國旗嶺。

這座後山丘登頂,只有一個簡單的水泥平台,旗桿上褪色的旗幟飄搖,那就是居民所稱的國旗嶺。有點像里民和山友的活動中心,不少人來遛貓、遛狗、遛鴨、遛小孩。婆婆媽媽聚集在涼亭窸窸窣窣,時而揪團跳土風舞;或者和老人家一起打打太極。放風小孩去盪鞦韆的媽媽們看起來很輕鬆。

山上源源不絕的飲水讓人好奇,直到我們遇見那些揹著大瓶裝水的人們,才知道我們每次休息喝到的免費礦泉水都是他人的善意。我想起某次採訪作家聽說,大汗淋漓的炎夏,若能暢飲一杯冰涼的水,那就是生活裡的小確幸。烈日下走過半小時的山路,得到一瓶水的幸褔的確如此,我開始體悟到,能坦然接受他人慷慨而無咎,也是一種真確的幸福。

當然,我們最後還是會繞到烘爐地。當時,那尊龐大的土地公像還沒建起,廟宇預定地終年在整修。像外婆,奶奶也燃起一炷香正對主神,閉上雙眼,雙手持念一段時間,才緩緩把線香插入煙霧瀰漫的香爐。

我生命裡最重要的兩位老人家,在童年給予我極大的愛。有時,我不願苛責他們的堅貞信仰為迷信。隨著自己出國的歷練與年歲增加,我曉得遠離母土大半生,在異地重新生根,重新理解、學習一套語言和文化有多不容易。她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從熟悉的緬甸遠赴台灣;一居住,幾十年光景,他鄉變故鄉。然而,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所知甚稀,出入仰賴子女。只有各自爬山的時刻輕盈,而我幸運參與了一切;才知道,為著更好地活著,信念何其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