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二十五日在傳燈樓與「第一屆傳播媒體領袖禪修營」成員會面。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知光大樹報導】「第一屆傳播媒體領袖禪修營」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佛光山舉行,成員包括名主播沈春華、李傳偉、旺中集團副總裁王綽中、電影文創協會董事長陳志寬等二十位資深媒體人。透過精進禪修,讓這群媒體領袖精英了解佛法、沉澱身心。星雲大師二十五日晚間在傳燈樓與成員會面,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陪同。
大師說,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自己雖然眼睛看不太清,耳朵也不靈敏,身體行動不便,但有個很重要的「心」,也就是「意」還能思考,對於過往來去的一切事情,還是知道一些。
大師說:「每個人的行為多少都有好有壞,未來的歷史多多少少也都會記錄,因果也不能改變,但各位媒體人對佛教、人心的進步是有幫助的,大家都是功德無量。」
在場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副住持慧昭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等。最後星雲大師致贈《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獻給旅行者365日》與眾結緣,並請現場佛光山的法師唱誦〈十修歌〉、〈雲湖之歌〉、〈觀音發願文〉。
傳媒領袖一行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陪同,二十五日於如來殿梯型會議室與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等進行交流。
心懷使命 重視媒體社會責任
趙總會長表示,星雲大師突破窠臼,帶領佛教面向社會,走入生活,大師不只宗教改革,也是位社會改革者。他曾說過媒體的影響力深遠,對媒體更是心懷使命,非常重視傳播媒體的社會責任,因此創辦電視台、報紙,並成立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真善美傳播獎等。
慈容法師、慧傳法師則敘述星雲大師來台弘法的艱辛歷程,以及大師如何對佛教做出轉變與貢獻,並說明大師揭示佛光山未來五十年的展望,有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音樂、學術、資訊等七大方向。
此次課程安排禪修、茶禪一味、座談等,師資包括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副住持慧昭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等。在禪堂裡跑香、喝茶、禪坐,在平時忙碌不已的生活,給自己真正一段時間沉靜。
正直善良 傳播本身就是原則
二十六日晚間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專題講座「禪與人生」,講述禪對於現代人的生活有何效用,引用《大智度論》、《六祖壇經》等多部經典闡述,列舉多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精采禪宗公案,說明禪可以淨化煩惱、認識自我、降伏妄心、苦樂超然、明心見性、生死自在、慈悲度眾和幽默巧慧。
二十七日早上依空法師、慧傳法師於如來殿梯型會議室與媒體人展開綜合座談。慧傳法師引述星雲大師曾說「文字有力量,下筆有分寸」,勉勵媒體人不忘肩負的社會責任。依空法師以文字般若提醒媒體人手上這支筆的力量,提及佛教有個重要觀念,「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因緣會改變,但應該堅持的,例如正直善良不可改變,而傳播本身就是一種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