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19.10.25 語音朗讀 16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抗議交通票價調漲出現抗議和暴力事件,總統皮涅拉19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圖╱法新社 歐盟領袖未同意和北馬其頓展開入盟談判後,總理薩耶夫要求提前舉行大選。圖╱法新社 印尼總統佐科威(中)20日在雅加達總統府獨立宮宣誓就職,展開第2任期。圖╱美聯社 黎巴嫩總理薩德.哈里里表示,政 府已批准改革方案,將國會議員和內 閣部長的薪水減半。 圖╱新華社加拿大大選,總理杜魯多(左)所領導的自由黨確定贏得大選,以少數政府形態繼續執政。圖╱美聯社 全球再生能源未來5年最多可望增加50%的發電量,約有60%的再生能源產能來自太陽能。圖╱法新社 日皇德仁22日在皇宮正殿,舉行向海內外宣告即位的登基大典「即位禮正殿之儀」。圖╱美聯社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23日在立法會,正式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圖╱新華社 整理/林育辰 10/19 智利 地鐵票價調漲引暴動 首都戒嚴 人口600萬的首都聖地牙哥,因不滿地鐵票價調漲的暴動導致市區一棟建築陷入火海,地鐵系統也停擺。總統皮涅拉19日凌晨宣布聖地牙哥進入緊急狀態。這場社會動盪始於18日,由學生率先發難,局勢很快就演變成對所得不均、退休金、醫療、教育等層面的不滿。 智利是全球最大銅礦生產國,若以人均GDP計也是南美最富裕國,被譽為自由市場的「模範生」,皮涅拉甚至稱自己的國家是「拉美經濟綠洲」,但專家指出,智利退休體系民營化的成效不彰,造成許多人退休後陷入貧困,背負沉重債務。 10/20 北馬其頓 歐盟入會談不成 把大選提前 在歐洲聯盟領袖未同意於目前展開入會談判後,北馬其頓共和國主要政黨領袖20日決定在明年4月提前舉行國會大選。 儘管對於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地區影響力日增有所疑慮,歐盟領袖18日開會,並未同意選定日期與北馬其頓展開入會談判,將等明年春季再議,主要是法國反對。 隨後,北馬其頓總理薩耶夫提議提前大選,總統潘達洛夫斯基召集政黨領袖開會,會中各黨領袖同意在明年4月12日提前舉行大選,比現任國會任期屆滿提早了8個月。薩耶夫依法於明年1月請辭。 10/20 印尼 佐科威就職連任 拚全球前5經濟體 佐科威20日宣誓就職總統,展開第2個5年任期,除了重申要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並矢言要使印尼在2045年前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7兆美元,躋身全球前5大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放緩、主要貿易國爆發爭端、出口疲弱,以及資金流動受阻等多種利空的干擾下,他將面臨嚴峻挑戰;今年印尼經濟成長預估將出現4年來首度放緩。 佐科威表示,將推動兩項新法案刺激就業,持續推動基礎建設,鞏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的成長動能;此外,提升教育水準也是當務之急,同時警告解聘績效不佳的公務員。 10/21 黎巴嫩 通過改革措施 部長薪水砍一半 21日舉行的內閣會議,通過多項改革措施,包含把部長薪水減半,以緩和經濟危機並平息示威浪潮。黎巴嫩17日爆發幾十年來對執政精英表達異議的最大規模抗議活動。 總理薩德.哈里里(Saad al-Hariri)表示,政府已通過2020年預算,並批准改革方案,包括將國會議員和內閣部長的薪水減半。總統奧恩(Michel Aoun)表示,席捲國內的抗議浪潮顯示「人民的痛苦」,但指控全部政治人物都有貪腐行為是不公平的;經濟狀況嚴重惡化,加上政治精英被認為有貪腐行為,導致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 10/21 加拿大 國會大選 杜魯多須組少數政府 21日舉行的國會大選,結果次日揭曉,自由黨籍總理杜魯多擊敗在野保守黨成功連任,但未拿下過半席次,只能組少數政府,須依靠其他政黨支持使法案過關。這次選舉要選出下議院338名議員。自由黨拿下156席,保守黨次之,拿下122席。杜魯多至少需贏得170席,才能再度以多數黨地位組閣。 當選者包括97位女性,創下新紀錄,當中包括首位原住民司法部長王州迪;王州迪與杜魯多鬧翻後被逐出國會自由黨黨團,她隨後以獨立身分參選。 此外,華裔議員贏得8席,也是新高紀錄。 10/21 法國 再生能源發電 未來5年估增5成 總部設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21日公布報告,預估全球再生能源未來5年可望增加50%的發電量,但要發揮延緩全球暖化的作用,尚須進一步提高發電量。 再生能源自去年到2024年將增產至37億度電,相當於美國的總裝置容量。IEA執行董事畢羅:「再生能源已是全球第2大發電來源,但若要在氣候、能源品質及能源取得等方面達成長期目標,仍須加速電力布署的速度」。隨著中國大陸、歐洲及美國等擴大安裝風力渦輪機及太陽能板,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量的占比預料從目前的26%增加至2024年的30%。 10/22 日本 德仁正式登基 誓言遵守憲法 德仁22日身穿傳統「黃櫨染袍」在東京皇居登上「高御座」,皇后雅子則登上一旁的「御帳台」,完成登基儀式。 德仁並表示:「將時時祈祝人民幸福與世界和平,發誓遵守憲法,履行日本國與日本國民統合象徵的任務。」日相安倍晉三隨後發表賀詞,表示日皇的談話令他深受感動。 日本政府邀請194個國家、地區代表以及國內賓客共兩千多人觀禮,英國王儲查理王子、美國運輸部長趙小蘭、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都出席。日皇夫婦晚間在皇居舉辦「饗宴之儀」,宴請外國元首和王族等賓客。 10/23 香港 撤回逃犯條例修訂 盼平息示威風波 港府23日從立法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盼為延燒4個月的反送中示威風波畫上句號。 港府是在今年4月左右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起因是去年港男陳同佳在台殺害女友並將之裝箱棄屍,逃回香港。 由於台灣與香港沒有引渡條例,港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目的是與沒有簽訂引渡安排的台灣、澳門與中國大陸以個案方式移交逃犯,但此舉遭港人質疑日後可能會被遣送到司法體制較為落後的中國大陸,觸發一場場街頭示威運動。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