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十七日舉辦朝山修持活動(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一千五百名來自各道場的信徒,分別從不二門、叢林學院六十坡下啟程,經靈山勝境、叢林學院朝禮至大雄寶殿和大悲殿。隨著地鐘的引導,三步一拜,從天未亮拜到天明,儘管大家都已汗流浹背,但心中滿是法喜。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為紀念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十七日舉辦朝山修持活動(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一千五百名來自各道場的信徒,分別從不二門、叢林學院六十坡下啟程,經靈山勝境、叢林學院朝禮至大雄寶殿和大悲殿。隨著地鐘的引導,三步一拜,從天未亮拜到天明,儘管大家都已汗流浹背,但心中滿是法喜。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於不二門啟程前為大眾開示,敘述佛光山的第一座殿堂是大悲殿,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和觀世音菩薩更有著深厚的因緣。除了大悲殿,佛光山還有大智殿、地藏殿、普賢殿,將佛教四大名山的精神充分體現在佛光山。期許大家透過禮拜,將四大菩薩代表的「悲、智、願、行」帶回,達到大師倡導的五和,「求觀音、拜觀音,自己更要做個觀世音。」
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在朝山前一晚,為掛單的信徒開示「觀音法門的修學要義」,讓大家了解稱名禮拜、發大願心、具慈悲心、廣修智慧、施設方便和精進不懈的意義。慧昭法師表示,所謂「出家」不是只有外相上的出家,最重要的是出煩惱之家,捨去煩惱,心就會自在解脫。翌日,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於成佛大道領眾早課回向。
國際佛光會前鎮一分會會長張乃允表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朝山帶給他的感觸很深,想到觀音菩薩的出家,更覺得要在修持上更精進,學習六度與三好,弘揚佛教。
佛光會高雄港慧分會會長邱雅芳此次偕同多名會員前來,她說,在佛光山一心一意修學佛法,期許使自己更柔軟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