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

 |2007.08.02
91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台北室內芭蕾三日至五日將在台北城市舞台推出全新創作「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舞作以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為主軸,在音樂旋律流轉之間,將柴氏的情感,用現代芭蕾的肢體動作來詮譯,展現他音樂中不為人知的世界。

台北室內芭蕾藝術總監余能盛指出,「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特別邀請來自德國、奧地利、匈牙利三地國家劇院首席芭蕾舞者,與國內優秀的新生代專業舞者王國年、洪嘉鈴等人同台競技,將以音樂劇場的形式呈現動人樂章。

余能盛說,之所以選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小夜曲」和「第四交響曲」三首知名樂章為主軸,最主要的是柴氏的音樂給人無限的幻想,促使他想用肢體將特殊的感覺呈現在舞台上。

余能盛指出,柴氏一生創作許多不朽的樂章,因為他本身的個性使然,在其音樂中,總是蕩漾著深深的哀愁與浪漫,將斯拉夫民族的特性潛藏其中。

余能盛在編創舞作時,除了在肢體上保留古典芭蕾華麗優美的線條動作外,因為與無主題限制的音樂對話,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為新古典芭蕾表演開創出更寬廣的表演空間。

整齣舞劇更以「擬鳥」來貫串全場,從籠中鳥到尋找方向的鳥,最後變成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隱喻柴可夫斯基的幽幽情感。

結束時,特別安排一隻活生生的鴿子,從舞台中心飛至觀眾席,代表最後的解脫。

「台北室內芭蕾」是一九九一年由蔣秋娥和邱馨慧所成立,一向以編創高水準的芭蕾舞作為職志,作品屢屢結合美術、音樂、文學、劇場等多元的藝術類別。

舞團在一九九四年起,邀請余能盛擔任藝術總監,陸續推出「柴可夫斯基‧寂寞芳心」、「忘歸魚的死與生」、「非常虛榮」、「失落的影像」等作品。

一九九八年,團長蔣秋娥與主要團員謝明宏、張文華等人離開台灣,轉往歐洲舞壇發展,舞團運作幾乎停頓,此次「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演出將是復團代表作。

「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三日至五日在台北城市舞台一連演出三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