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王太太平時為人孤僻自卑,不喜與人交往,所以每當社區有何喜慶活動,大家也都自然地忘記這人的存在,有次鄰居外出時,家中不小心著火,火勢猛烈,在大家一片搶救聲中,王太太照樣事不關己另眼看待,但是當聽到鄰居小女嬰尚在火窟中奄奄一息的哭叫聲時,頓時興起惻隱之心,或許是母愛光輝,在千鈞一髮之際,王太太竟然不顧一切地奮勇入內搶救出女嬰。從此王太太的人生好像豁然開朗,主動與人為善,尤其是對那小女嬰的愛護,遠勝於自己小孩,大家好奇地問她原因,她說:「這個女嬰,是我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我當然會更加愛惜她了!」
有人說世間最大的財富是「擁有與付出」,因為這是維繫人我關係最佳泉源。王太太本是個吝嗇布施的人,由於付出了他的第一次,自然有「捨」必有「得」,他得到眾人的歡迎,更得到自己未曾有的「愛心」,其實凡事不該先要求別人給我們什麼,應先問自己付出多少才是!所以說「施比受更有福」,懂得分享與付出的人,生命自然是豐富多彩,尤其「付出」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舉凡奉獻、布施、分享、捨得,都算是「付出」;就連錯誤及失敗,也都需要付出它應有的代價及教訓的!
農夫付出汗水才有收穫,勞工付出體力而得薪資,商人付出頭腦賺取錢財,學子付出努力得以升學;孔子付出他的學識而尊至聖,佛陀付出他的智慧方稱世尊;多少偉人付出他們的一生,才能功成名就,天下父母付出他們的辛勞,只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知,平實的人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貪求的人生,沒有耕耘,那有收穫;只有付出的人生,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由此可知,「付出」的行為,是何等的神聖及美好啊!
星雲大師說:「一個主管縱使沒有能力,但也不能沒有供養心。」就是說明了「付出」的重要,禪宗大德溈山靈祐禪師發願下輩子投胎為水祜牛,他對弟子開示道「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的至理,就是「付出」的完美,佛門著名的公案談到,曾有兩個小鬼準備投胎,一個只想收成不想付出的小鬼,來世便生為乞丐,反之則成富翁之子,因為人生在世,並非什麼都要得到才對,有時的「布施結緣」及「以退為進」反而更加美好!而且我們平心而論,只要我們還能「付出」的時侯,不也代表著我們還很富有嗎?所以何樂不為呢。
(斯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