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2號」七月二十二日升空,預計七日登陸月球南極附近,但未成功。圖/美聯社
原本在印度太空研究組織期待登月成功消息的員工,滿臉焦急失望。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首次登陸月球恐以失敗告終,名為「月船2號」(Chandrayaan-2)的無人太空船,六日登月艙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前最後一刻失聯,可能已經墜毀,也使得印度欲成為美國、俄羅斯及中國後,第四個成功踏上月球的夢想,暫時破滅。
印度總理莫迪當天訓勉邦加羅爾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太空中心人員時表示,印度已經從這次任務中學到很多,並宣示國家太空計畫將繼續前進。
今年已有三次各國太空船試圖登月,只有一月中國大陸太空船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四月的以色列任務及這次印度都以失敗收場。
由於以印兩國太空船都在著陸前最後階段失聯,且造價均遠低於美國及歐洲登月太空船,可能顯示一味追求低成本將墊高失敗率,這個經驗值得現階段訴諸低成本模式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參考。
《紐約時報》報導,印度太空船登月艙的月球著陸作業,原本非常順利,但在距離月球表面不到兩哩時,降落軌跡偏離原定路徑,接著登月艙失聯。邦加羅爾太空中心內氣氛凝重,大家直盯著螢幕,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相當於印度NASA的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最高負責人席文博士(K. Sivan)事後表示,登月艙原本正常運作,直到距離月球表面一點三哩才失常,「我們正在分析數據。」
莫迪親赴現場:旅程將繼續
在著陸前十五分鐘,登月艙是以每小時逾兩千哩速度,在月球上空約二十哩高度下降,四具引擎會點火以降低下降速度,只是在著陸前最後階段,登月艙似乎仍下降太快,接著就與地球失聯。
今年由以色列非營利組織SpaceIL團隊打造的無人太空船「創世紀號」(Beresheet),以及這次印度的「月船2號」,造價只有一億美元至一點五億美元,遠低於NASA及歐洲太空署(ESA)的同類型太空船。
NASA委由民間設計、同樣追求低成本的無人登月太空船,首次任務預定二○二一年升空。
報導提到,印度首次登月失利,但這次任務仍顯示該國科技實力及數十年的太空產業發展,已經與印度走向全球的雄心結合。
親赴ISRO太空中心現場視察的印度總理莫迪,在登月艙失聯後發表談話時指出,「全國都以你們為傲,你們努力讓大家學到很多,我們的旅程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