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年一度的預算季又到了,各部會將部分業務委外時有所聞,不過翻開過去五年各部會的人事委辦費占比,有五部一院在過去五年委辦費占比曾經超過百分之五,其中又以經濟部、財政部長年超過百分之十,甚至將近兩成的占比為最高。
自二○一六年起,經濟部委辦費便呈現上升趨勢,從百分之十四點六,每天一點一點攀升,二○一七年百分之十六點五、二○一八年百分之十六點三、二○一九年百分之十八點三、二○二○年百分之十七點七,雖然有兩度微幅下降,但整體還是呈現上升趨勢。究其原因,經濟部官員指出,主要是因為公務員有員額限制,但要處理的業務量與過去相同,甚至在數位時代來臨後逐年提高,因此委辦費才會比較高,這也是沒辦法中辦法。
資深立委助理指出,由於《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有限制各單位的公務員數量,因此就算業務量增加,還必須提報人事行政總處,不過礙於人事凍結的因素,幾乎是不可能增加員額,因此部分業務量大的單位,委辦費才會相當驚人,這已經是長年的陋習了。
不過該立委助理說,委辦案中有部分並非直接給民間單位,而是給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藉由委辦案的委辦費用,「變相」給予財團法人「預算」,甚至也有聽聞部分單位還會借調財團法人的職員到政府單位任職,也是變相解決公務員人事凍結的難題。
59家財團法人 人事費靠委辦
另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期針對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分析研究,報告顯示,從二○一四年到二○一八年的五年間,就有五十九家財團法人的人事支出逾五成來自政府補助與委辦費。
據該報告顯示,五十九家財團法人中有十八家為經濟部捐助成立,其中又以專利檢索中心的人事支出百分之九十八點九四來自政府補助與委辦費為最高;此外,每年接受政府補助與委辦費中,有超過五百萬元為人事費用的財團法人有七十家,超過一千萬元者則有五十八家。
該報告指出,政府捐助財團法人原意是彈性的人事與財務管理,並執行特定業務、達成行政目的,也就形同政府業務及人事支出的外延,不過有五十九家財團法人接受政府補助與委辦費中的人事費,占了其人事支出逾五成,仰賴政府的程度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