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台各地農村、部落,近年推動社區小旅行,但若橫跨不同社區就會違反發展觀光條例。交通部觀光局日前鬆綁「乙種旅行社」門檻至一百五十萬,不少地方仍反映窒礙難行,觀光局再下修到一百二十萬,最快年底前上路。對此,地方團體認為已向前邁進一步,但仍盼再下修門檻並放寬多社區參與。
文化部、農委會等單位力推小旅行,多年來只能以「體驗」為名,只要跨社區經營,涉及宣傳、吃住、訂車,依照發展觀光條例至少須由乙種旅行社經營,不過對許多返鄉經營導覽、微旅行的青年來說,也因受限旅行業資本額門檻過高,無法成立旅行社。
觀光局今年三月預告「旅行業管理規則」修正草案,乙種旅行社可招攬取得合法居留證的外國人、陸港澳居民在國內旅遊,資本額則從現行三百萬元降低至一百五十萬元,但不少地方仍反映窒礙難行。觀光局為此與旅行業者召開多次會議,最後定案將乙種旅行社門檻下修到一百二十萬元並報交通部核定。
交通部也發函國發會,針對「農村生態體驗」、「部落文化體驗」及「製茶研習課程」,各以案例說明此類體驗並未違反發展觀光條例。對於下修資本額門檻,旅行業者大多認同。但長期推動地方創生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認為,日本特定地區旅行社以新台幣三十萬元為門檻。她認為,鼓勵地方創生,應比照日本再降低門檻。
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賴鵬智則認為,法規不應限制一定要「成立旅行社」,否則資源很難真的留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