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百年無聞問的委屈

文/李胤霆 |2019.08.05
1552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數百年來,在《水滸傳》、《金瓶梅》的影響下,「潘金蓮」便與「淫蕩」畫上等號,甚至被稱「千古第一淫婦」。細究緣故,起於《水滸傳》中潘金蓮與西門慶偷情,謀殺親夫武大郎;以此為基礎撰寫的《金瓶梅》,進一步描繪她耽溺情欲的不可自拔,無非更坐實其「淫」。

只是,潘金蓮真的生性淫蕩嗎?恐怕不然。《水滸傳》最初對潘金蓮的描繪: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喚做金蓮……因為那個大戶要纏她,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直指她面對侵犯選擇抵抗,反被報復性的嫁給長得矮小猥瑣且懦弱,人稱「三寸丁穀樹皮」的武大郎。

這樣的結果,對一開始有所堅持的潘金蓮來說,是一種打擊與恥辱,加之武大完全不符理想,她的婚配無疑充滿委屈;視為救贖的英雄──武松毫不遲疑的遠離,使她逐步因著王婆的攛掇,勾搭上西門慶,由偷情一逕走向了害命。

《金瓶梅》則更改潘金蓮的出身,她跟張大戶交好,為避張夫人耳目還須和武大「假結婚」。哪怕武大因這個安排獲利不少,潘金蓮也得背負對丈夫不忠之名,她又一次委屈無處訴。待張大戶死後,潘金蓮一下落入黑暗,不得不依附武大度日,無情分可言的相處,充斥著怨懟及惡意。當武松出現,潘金蓮的生活好似有燃亮的機會,卻被武松親手掐熄,直至看似善解人意的西門慶造訪,彷彿帶來真正的光芒。

武大活著時,西門慶視潘金蓮為珍寶百般哄騙、討好,武大一死,潘金蓮認為西門慶理所應當會更常造訪,甚至企盼嫁入西門家,未料西門慶迎娶了孟玉樓,讓潘金蓮夜夜痴盼:這婦人一日似三秋,盼一夜如半夏。等了一日,杳無音信;盼了多時,寂無形影。不覺銀牙暗咬,星眼流波。她苦苦等候,屢次派人尋找、傳話,皆喚不來西門慶。一夜,好不容易見著醉醺醺的西門慶,潘金蓮獻上親手做的衣物為他賀壽,竭力滿足他的性癖好,才又捉住了西門慶的目光。

西門慶給予潘金蓮情感的寄託;養大她對情欲的需求,不過一段漫長的等待,揭示了潘金蓮之於西門慶的可有可無。雖然,潘金蓮仍如願踏進西門府,西門慶的目光卻總關注著他人,為了多留他在身邊一會兒,潘金蓮時時委屈自己投其所好,不管是要取一撮自己珍視的頭髮或是其他要求,無不應允。然而,西門慶也沒能愛上她,於是,邪惡與欲望如獸,在她的心中日漸壯大,最終無法克制,變成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加速了西門慶與她自己的毀滅。

無論在《水滸傳》中或《金瓶梅》內,潘金蓮與武大的結合,都非她所能拒絕;一見傾心的武松,又因她與武大的婚姻關係,沒有發展的可能;西門慶的撩撥,給了她新希望,同時也是毀敗的開始,而她一層又一層的委屈,從來沒有人真正在乎。細讀兩部書,會看見潘金蓮在父權體制下,想為自己爭取、想與命運抗搏的痕跡,可惜在過程中,無人伸出援手,任由她落入欲海裡沉浮乃至滅頂,不免令人對她的處境與行為,多了些同情與理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