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盲基金會發現台灣偏鄉醫療資源缺乏,視力基礎篩檢難執行。圖╱台灣防盲基金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兒童近視率世界第一,防盲基金會發現,全台七十七處偏鄉有七十二處眼科醫師掛零,不僅增加眼疾的就醫困難度,也使最基礎的篩檢沒辦法執行,特別是「不山不市」的地區,既吃不到政府給山地離島的補助,亦無法享受都會區的便利,成政府視線死角。
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為提高醫師於偏鄉從業的意願,衛福部健保署提出全民健保山地離島醫療給付提升計畫(IDS),即使如此,也未能把眼科醫師帶進偏鄉。防盲基金會統計,七十七處偏鄉僅五名眼科醫師執業,患者想就醫得花上兩小時搭車,礙於時間與金錢壓力,多數患者放任視力惡化。
防盲基金會過去多在國外協助眼科義診,直到一年半前,將眼科義診的舞台搬回台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說,台灣偏鄉與緬甸、柬埔寨、尼泊爾等地情形竟一模一樣,難以想像在醫療如此進步、資源豐沛的台灣,仍有眼疾患者無法被照顧到。
八成眼疾是可以預防或治療,驗光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張彼得說,多數低視力的孩子,多屬經濟弱勢家庭或居住偏鄉,沒有眼科醫師可以協助點散瞳做視力篩檢,成為隱憂。
對此,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針對偏鄉眼科醫師掛零,近期已盤點各地視力資源可近性,探討資源不足地區協助策略。
衛福部今年於台東試辦「遠距會診」,盼能改善偏鄉眼科荒,但兒童視力的篩檢預防,無法單靠遠距會診,仍須要有眼科醫師才能點散瞳篩檢,新北市則想出解方,出動「護眼巡迴巴士」幫忙學童點散瞳做視力檢查,盼未來推廣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