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農委會從七月一日起開始受理農業外展移工申請,因各種作物對人力需求不同,農民申請情況和人數也不同,其中以農業加工及手工採收的作物,對人力需求為多,例如葉菜瓜果、蒜頭、茶葉等無法用機械採收的作物,長期來仍得仰賴「黑市」外籍移工來支應。
雲林縣農業處張鴻猷指出,雲林山區以柳丁、木瓜果樹為主,沿海以蒜頭、花生、甘藷為主。七月是一期稻作、落花生的採收期,兩項栽種面積雖相當大,但都可用機械化採收,較沒有缺工問題。
張鴻猷指出,每種作物農業勞力的需求時間不太一樣。以蒜頭來,九月、十月的播種時節最需要人力,接著用藥、施肥的人力較少,但到隔年三、四月的採收期,則是另一波人力需求高峰。
西螺陳姓菜商表示,葉菜類除大宗蔬菜的高麗菜,冬天靠高山集運,其餘各種蔬菜則屬全年性作物,所以人力需求高。溫室農民李政峰也說,有些作物採收期的人力需求有其急迫性,如小番茄,若太慢採收就會影響到小番茄的品質,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採完,以確保品質。如都在同一時間收成,人力需求可想而知,至於溫室的花卉雖需要人力較少,卻全年都需要人力。
農村缺工嚴重,喜義義竹鄉溪洲村百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種桑椹,被稱為「桑椹村」,每年清明前後一個月產期。建築業出身柯宗志十一年前返鄉,成立「桑椹銀行」,他感嘆說,缺工難解。
柯宗志種二公頃雇二十名老婦採收,年紀加總稱「千歲團」,他對缺工深有所感。為解決缺工,上大學進修找農業專家研商,涉及成因複雜,不易解決,他想申請農委會補助農業技術服務團,但人力成本高,他屬農村微型企業,直銷經營,才能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