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拿起電動起子,動手做遊具。圖/八堵國小提供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實驗教育學校八堵國小,每年第三學期有一整學期課程叫作「公益」,實踐公共利益,目標是每年為城市做一件美好的事情,今年學生自己做遊具,把愛心擴散出去,讓這個城市更不一樣。
市府四日將在八堵國小舉行「微笑基隆」 社區規畫師計畫成果展,八堵國小提前分享改造歷程。
八堵國小校長柴成瑋說,該校是公辦公營學校,課程設計分四個學期,每一年第三學期的「公益」課程,規畫一整學期讓師生一起發想,實踐公共利益,目標是每一年為這個城市做一件美好的事。
今年八堵國小師生決定做遊具,各年級設計出方案,全校親師生一起票選,獲選作品由大家一起完成,新設的沙坑與三層式木構架,成了最有記憶也最受喜愛的共融遊樂空間。
這次方案,以及去年改造的公車亭,聽取社區居民的建議來更改,社區有感受到這股力量,他發現今年附近很多社區都「動起來」了。
市長林右昌說,八堵國小案例讓人感動,透過小朋友參與、動手做的過程,建立社區、自主與環境意識,學校在競圖過程中,讓孩子發揮創意,完成共同目標,這有別於傳統工程;經由自己營造的校園空間,誰不會愛惜?將會變成所有孩子、師長、家長及社區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