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有跡象顯示,貿易戰已對中美雙方造成嚴重損害。以下是中美貿易談判的三大癥結:
華為因素:美國一直對華為發起窮追猛打的攻勢。今年五月,華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將中國通信巨頭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儘管此舉未能一舉擊垮華為,但已導致全球科技產業受到波及。
日本與美國公司憂心華為封殺令將對自家的供應鏈構成影響。這些公司與華為有業務往來,而華為產品當中不乏美國製造的配件。
在今年六月的大阪G20峰會期間,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宣布鬆綁華為,並預告華府將允許部分美企向華為出售配件與服務。不過,有關鬆綁詳情仍不明確。華府遲遲未說明哪些美國公司獲准恢復與華為的業務往來,也未列出解禁產品的具體詳情。
美國指控華為接受政府資助,與中央政府更是眉來眼去,包括協助當局從事間諜活動,以此攻擊中國不透明的經濟體系。華為已就上述一一反駁。
遲遲未落實的承諾:農牧業亦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癥結之一。為報復美國向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瞄準川普的「票倉」農業區進行打擊,包括罷買美國的肉品、穀類、大豆等農牧業產品。不過在最新一輪的貿易談判前夕,中國表示將向美國購買數百萬噸大豆,藉此向美方釋放善意,華府也對此舉表示歡迎。此舉看似有助於消除雙方在農牧業方面的敏感疑慮。北京已暗示將會向美國購買更多農產品。不過,中方是否會履行承諾,這將取決於雙方未來幾天的談判進展取得的互信程度。
拉響全球經濟警報:外電報導,因缺乏互信而引起的貿易摩擦,已導致負面影響逐一浮出水面。在過去的三個月內,貿易戰已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不斷湧現隱憂。其中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量大幅度縮水,部分原因是基於中國經濟放緩,而主要原因在於貿易戰日趨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多個國際金融機構警告,貿易戰已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其中IMF以當前的貿易戰為由,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