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貿易談判代表今天(三十日)將在上海碰面,再次嘗試拼湊出一項貿易協定,但外界預期要獲致像今春幾乎談成的那種全面性協議,機率不高。彭博資訊也指出,就目前態勢看來,雙方都顯得不急著妥協,釋出的訊號也好壞參半。
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和財長梅努欽預定今天飛抵上海,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見面繼續貿易談判。
消息人士指稱,雙方在導致五月初談判破裂的問題上,不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但可能各獲勝場,包括美國堅持中國要承諾修法,以保護智慧財產權並放棄對國營企業的補貼,以及北京要求美國放棄所有關稅作為達成協議的條件。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五淡化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他說:「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達成協議,也許會,也許不會。」
在可能取得的較小成就中,中方將承諾購買更多農產品,以及美方放寬對美國公司出售電信設備給華為的禁令,川普已大致同意這樣做。在華為和農產品採購上達成小型協議的進展,可能為後續到華府討論更重大議題做好鋪陳。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顧問芮恩希說,「在採買一百萬袋大豆之外,中國在結構性問題上能做到一些實際上有所助益且能造成影響的事,但頂多達到美國要求的百分之三十而已。」
彭博資訊報導,雙方都顯得不急著妥協,釋出的訊號好壞參半。例如,北京雖已表示準備好購買美國農產品,但同時也指控美國是近日香港「反送中」抗議的幕後黑手。上周五也宣布調查美商聯邦快遞(FedEx)號稱「誤送」華為包裹到美國一案,發現涉及不法。
駐香港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者邢自強說:「雙邊在關鍵點上,仍存在重大分歧。」
彭博認為,包括香港、北韓、台灣和南中國海等地緣政治緊張事件,也降低了這次復談產生協議的可能性。
華為仍會是爭議的重要環節;中國上周還敦促美國須阻擋一項提議禁止中國准用美國專利的法案。
再看談判人員的陣容。此次上海貿易談判,中國商務部長鐘山的角色加重,他是出名的難纏談判官員,被美方認定是強硬派,雖然華府方面並未指名道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