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普門寺八至十日舉行三好兒童夏令營,九日戶外教學,由覺瀚法師、普門佛光童軍團團長游振隆伉儷帶領,到宜蘭農村插秧種稻,有普門佛光童軍團員和青年、小朋友近百人,體驗一日農夫生活。圖╱人間社記者覺瀚
文╱人間社記者心律
佛光山普門寺八至十日舉行三好兒童夏令營,九日戶外教學,由覺瀚法師、普門佛光童軍團團長游振隆伉儷帶領,到宜蘭農村插秧種稻,有普門佛光童軍團員和青年、小朋友近百人,體驗一日農夫生活。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表示,稻米栽種起源約西元前八千年中國大陸珠江中游附近。稻米成熟,需辛苦插秧,經過約三至五個月灌溉、施肥,才能收成稻穗。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期勉學員懂得感恩惜福。
在麗野莊園主人陳俊通引導下,小朋友脫下襪子,捲起褲管,在烈日下踩著爛泥巴,揮汗如雨地學習插秧播種,深刻體驗農夫的辛勞。透過陳俊通的講解,近百位大、小朋友在莊園裡和鴨子進行有趣的對話,只見每位佛光小菩薩興致勃勃地用「哩—哩—」呼喊,群鴨聞聲,大搖大擺地向前靠進,再喊著「哩—哩哩哩」,一大群鴨子馬上團團圍住,爭先恐後地享用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