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氣象站位居玉山國家公園北峰山頂,是全東亞最高的氣象站。圖/玉山氣象站提供
【本報南投訊】東亞最高的玉山氣象站今年滿七十六歲,佇立在海拔三千八百五十八公尺的玉山北峰山頂,日復一日傳輸最新氣象資料,海鷗或黑鷹直升機訓練或救援也全靠它,中央氣象局選在十月生日,用鏡頭呈現日常運作的點滴和重要性。
玉山氣象站指出,今年玉山站的紀錄短片是由「玉山行」導演楊湘文操刀,不僅拍出玉山群峰的雄偉壯闊,還有日出雲海、斗轉星移等景觀,更有氣象站內觀測人員冒低溫、冰雪風雨在站內外的工作情境。
影片開頭即以「一段碎石坡後的北峰一號」,點出玉山氣象站地址,而「南投縣信義鄉玉山北峰一號」,因「遠遠佇立在山的那一頭」,是附近唯一有人居住,但郵差無法每天爬山送達的地方,不僅是全國最高門牌號碼,更是唯一,「也沒有二號」
玉山氣象站幕後最大功臣則是為蒐集氣象觀測資料,自願離群索居、忍受高山極端環境的「氣象人」,而工作環境雖艱困卻擊不倒他們,甚至很享受在北峰一號的日子。
上山拚腳程 一次待一個月
在玉山站服務逾二十五年的觀測技師謝新添,如實呈現觀測人員天未亮就起床記錄、上傳氣象資料,冒著冰風雪雨到戶外檢視儀器,但謝並非唯一,站內常態安排三名同仁採輪班制,每次上山值班一個月。
玉山站主任林文龍說,因高山天氣瞬息萬變,站內人員每次上山都得拚腳程,除得在上午七時前從塔塔加登山口出發,不僅徒步趕上山,還要背負重達十五公斤的食材和衣物,趕在下午四時抵赴氣象站,避免午後天氣不穩危及安全。
而玉山入冬很常零下十幾度,站外雖設有太陽能板,但電力珍貴,主要供給氣象儀器使用,因此沒暖氣或暖爐;山上用水則靠雨水支應,無法每天洗澡,約一周一次,若長期沒下雨,只好不洗澡。林坦言,高山環境惡劣,沒水沒電、入冬冰天雪地,工作型態不是想來就來,得有好體能,更要有熱忱,所以員工都是自願請調到職,每個人都很享受大自然,且深受山上四季景致吸引,常在玉山上看無敵夕陽或星空,就是他們享有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