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簡美換大樹報導】二○一九年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四日的課程,有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李偉俊講授「美塔學的生命教育與創新教學」,分享他自創的美塔學數感教育,除培養孩子的數感能力,也促使大家思考教學方式所涵蓋的意義。另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以「大腦與學習」為題,將二十一世紀的新教育理念,傳授給現場近五百位教育工作者。
「美塔學的數感教育要素是排序、配對、分類,現場運用數感撲克牌、手機,排列或運算出特定的數字,讓大家感受到如魔法般的魅力。」李偉俊表示,透過探索和遊戲以及教師的引導,帶動學生快樂地自主學習。
李偉俊說,如果數學可以玩,可以讓孩子重新思考數學。透過創意教學,以生命影響另外一個小生命。他說,生命教育可以「生活、生涯、生命」六個字概括,從個人到人我,到最高層次的目標是知行合一,透過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思辨人生價值的能力。
此外,「翻轉生命的故事」教育論壇,邀請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沈煒軒、陳茂璋,分享如何透過教育翻轉孩子的命運,由教育部生命教育講師陳慧芬主持。
台北松山工農教師陳茂璋以「做最好的自己──從生命教育到AI教育」為題,敘述曾輔導過重度自閉症學生,在母親陪伴下,參加技能競賽,並拿下金牌,如今完成大學學業。
台中大鵬國小特教班教師張煒軒,以專案「天使會說話」說明如何將行動載具運用在特殊教育上。張煒軒表示,平板教學可以運用在不同的學科,行動載具的使用利於個別化教育的實施。特教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情緒不穩的狀況獲得改善。透過科技的運用,以平板、手機「滑」出溝通的契機,啟動特教生與世界對話的能力。
「沒有三歲定終身;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成功者都是贏在轉折點。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許多傑出的偉人都是『大器晚成』。」洪蘭在講解「大腦與學習」課程時提醒,人工智慧時代,須培養孩子具備機器無法替代的潛能。知識型的年代,隨著資訊科技的急速發展,新知識的不斷湧現。
洪蘭認為,獲得知識、訊息最快的方式就是「閱讀」,鼓勵家長協助孩子多閱讀。「透過閱讀將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學習無限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