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呂銀美及寶山鄉社區居民,運用翻模方式,讓四十公尺長的水泥牆,多了孩子、鵝、屋舍、橘子樹等立體圖案。圖/陳斯穎
【本報新竹訊】新竹縣寶山鄉燭園旁原本毫不起眼的水泥牆,透過「社區規畫師計畫」,在設計師呂銀美及社區居民運用「翻模」創作下,變成具有農村故事的立體藝術牆。
呂銀美及退休教師、學生等八名社區居民集體創作,採翻模方式,美化長約四十公尺的水泥牆。呂銀美特別設計常見的農村日常生活,一名小男孩調皮逗弄小鵝,鵝媽媽「護子心切」追趕小男孩,連小男孩破洞的衣服、哇哇大叫逃跑的表情,都栩栩如生呈現。
雖然翻模創作複雜又耗時,需先用泥土雕型,放置乾燥後,用手在模型上塗抹水泥,之後將模型固定牆上再上色,連上色都要反覆上好多層。呂銀美希望透過這次計畫,能培養工藝種子教師,讓更多人都能成為社區、生活藝術家,將翻模創作的藝術牆,推廣到更多社區,處處都有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