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 感恩百萬人興學 羅智華 |2019.05.19 語音朗讀 33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華大學「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紀念館」是一棟四層樓高的建築。圖/百萬人興學委員會提供 榮譽董事授聘典禮氣氛溫馨。圖/記者羅智華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頒發榮譽董事聘書給羅李阿昭(中)。圖/記者羅智華 慈惠法師表示,藉由大師發起的百萬人興學,彰顯出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好事的慈悲精神。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一九九六年,星雲大師創立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委員會,號召十方之力辦教育,三十多年來在海內外成立西來、南華、佛光、南天、光明等五所大學,為佛教興學創下里程碑。為了感謝百萬人的付出,委員會巧心打造「百萬人興學紀念館」,繼佛光大學館於五年前落成後,南華大學館也在今年竣工啟用,並從十七日起,一連三天舉辦感恩法會及榮譽董事授聘典禮,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昨天在典禮上特別感謝大眾護持,以集體創作力量成就五所大學的教育奇蹟。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時談到,欣見百萬人興學紀念館的落成與啟用,並強調教育是翻轉人生的力量,如同佛陀是大教育家,能將凡夫翻轉為聖賢,星雲大師亦是如此,秉持「辦教育」的願心在全球各地創辦五所大學。感謝大眾發心護持百萬人興學 、用一磚一瓦成就教育百年大計;護持教育就等同成就眾生,是大悲菩提心的展現,感謝興學委員讓各界看見一百元不僅能建大學,更建了五所優質大學,讓一百元發揮最高價值。 秉持歡喜心布施 護持人數不止百萬 南華大學副董事長慈惠法師表示,百萬人興學發起之初,是以號召一百萬人、為期三年每月捐一百元為目標,如今歷經三十多個年頭,護持人數不僅逾百萬,還逐年增加,許多人護持時間都已超過三年。百萬人興學推動迄今,不只讓他看到大眾是如何秉持「歡喜心」在布施,一路走來更碰到許多好人,共同成就辦大學的善因好緣,令人感動。 「藉由大師發起的百萬人興學,彰顯出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好事的慈悲精神。」慈惠法師談到,佛法講究心,雖然心無法被看見,但力量卻是不可思議, 藉由每月一百元的小額捐款,大師給大家有信心可以做好事,讓大家有信心將大學永續辦下去,這是大師的智慧,亦是委員會未來要發揚的百萬人興學精神。日本佛教三百年前就在創辦大學,所以我們也要效法日本,秉持一百年、兩百年,甚至數百年的願心,來持續體現「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理念。 護持教育是福報 要一直貢獻心力 除了感恩法會,昨天下午也舉行隆重的「榮譽董事授聘典禮」,由心保和尚、慈惠法師等法師頒發榮譽董事聘書給羅李阿昭、劉招明與陳秋琴伉儷、蔡蝴蝶、王士潔等一百五十位功德主。投入百萬人興學逾二十五年的常務榮譽董事羅李阿昭表示,能跟隨星雲大師腳步護持教育是一種福報,尤其看見各大學在用心辦學下,校務蒸蒸日上、作育英才,更令她開心又感動。劉招明亦談到,教育的影響力既深且遠,大師的興學願心令人感佩,因此與同修相偕發願,全家一直護持,為教育貢獻心力。 「沒有大家對教育的無私付出,就沒有今天的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他常跟同仁、學生提到,南華能有今天的辦學成果,要感謝星雲大師的教育初心、感謝百萬人的願力成就, 南華學子在三好、四給精神薰陶下,不只培養良好品格、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理念,南華更獲選設立全國唯一的「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這一切要歸功於興學委員護持,身為校長的他表達最誠摯感謝。 位於南華大學緣起樓旁的「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紀念館」,是一棟四層樓高的建築,總面積高達一千六百坪,內部除設有八十間客房,更規畫茶禪會堂、禪堂、滴水坊、 會議室等多元化用途空間,整體空間設計與南華大學綠意盎然的校園相互輝映,從裡到外展現禪意與巧思。 為期三天的感恩法會共有來自全台各區的四千位興學委員與佛光人共襄盛舉,現場氣氛溫馨。 前一篇文章 世上最小水鳥 棉鴨過境澎湖 下一篇文章 國中會考首日 青銀共居時事入題 考驗融會能力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如是說2025.07.0207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08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9【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圓仔12歲了嘉油鐵馬道 轉型有成鹿野高台 萬球齊飛 2025佛光盃 世大運男籃爭冠 佛大女將拚季軍佛光之星 佛大小坦克林湘凌歸隊 率隊闖4強2025佛光盃 佛大逆轉日女體大 挺進佛光盃4強 作者其他文章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南華7學系滿招 再創佳績佛大攜手企業 推零碳旅遊種樹計畫動物聯合國 珍古德為保育發聲佛光大學薪火相傳 畢業生邁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