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納再造 盼現和平島風華

 |2019.05.07
3180觀看次
字級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有股特別的廢墟美。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阿根納將要回來了!」承載許多人記憶和情感的和平島地區地標、基隆市阿根納造船廠遺構,兩年前業者無預警開拆,斷壁殘垣讓民眾看了心疼。市府緊急喊停,雖沒再惡化但也不見活化。一橋之隔的彩色屋近年大紅,業者信心大增再送案,文資審議上周通過阿根納再造案,主體遺構幾乎被保留下來,業者利用基地高低差,做民宿、餐廳、景觀平台、書店等,古今融和,令人期待。

造船場故事

得從百年前說起

美商阿根納造船公司在一九六七年間,承租和平橋旁基地興建廠房製造遊艇,後因經營不善關閉,經台糖標得土地,出租私人開發,卻一直閒置,廠房骨架矗立海邊多年,這是許多人知道的「阿根納」身世,但其實它的故事,應該從一九一九年說起。

根據業者調查,阿根納的歷史紀錄從日治時期開始,一九一九年這裡是黃東茂經營貯炭場,黃把他經營的深澳坑復振炭礦,裝運到八尺門貯炭場。

一九三七年,日本礦業株式會成立台灣礦業株式會社,此時期為礦砂裝船場,從金瓜石開採的金礦、銅礦,採出後裝袋,利用架空索道送到水南洞車站,再由金瓜石鐵道送到八尺門車站,由礦砂裝船場海運送到牛稠港,轉往日本。八尺門礦砂裝船廠成為台灣與日本的重要中繼點。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後,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營運到一九六二年,金瓜石鐵道全線廢止。一九六五年,電影《聖保羅砲艇》來阿根納八尺門拍攝,並記錄到當年的阿根納建築狀態。

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八七年間,是阿根納造船廠時期。公司負責人薛國航憑著自身工程師背景,將原有礦砂裝船廠,改為遊艇、帆船造船廠,和美國遊艇公司合作代工豪華私人遊艇。但一九八七年至今,造船廠就處於閒置荒廢,連屋頂也不見了。

遺構廢墟美

吸引人拍照拍MV

市府啟動暫定古蹟程序,阻止阿根納遺構再被毀壞。被拆一半的遺構倒有特別的廢墟美,不少人跑進去拍照,樂團來拍MV,像廢墟一樣的基地擺了兩年,終於在最近動起來。

通過文資審議會審議的阿根納再造計畫,文資委員希望未來業者在開發時,能尊重過去歷史,並和歷史結合,甚至呈現過去風貌,再現和平島風華。

阿根納的歷史文件很少,建築師訪談很多人做文資調查與收集。業者現在不拆了,造船廠遺構幾乎都保存下來,有開放空間、人行通道,利用高低差,設置戶外大階梯、地景廣場、親海廊道、複合式書店,也可能做小型民宿和商店,共創空間,街邊小店,最特別的是水族館,以前阿根納梁上面有五分車軌道,現在還看得出來,有機會重現五分車軌道的樣子。

阿根納造船廠前方就是八尺門水道,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目前還在評估水上計程車,如果能在這裡設站,走水路過來也很特別,希望業者加快腳步開發,讓正濱漁港、和平、阿根納一帶風華再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