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界:應科學減塑 適當包裝

 |2019.05.03
112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環團點名農產品在賣場中的包裝應減量,農業界認為,適當的包裝其實是必要的,目的在保持產品的品質、減少耗損,也防止交叉汙染;支持減塑但應該科學減塑,不是不要用就好。

環團說,相同的產品,在賣場中有的裸裝,有的則用塑膠包裝,其中,以水果與根莖類蔬菜最為常見;有的以兩層以上的包裝,塑膠包裝外又加上防撞物。

退休台大園藝學系副教授許明仁、長期輔導農產品加工,他表示,這種水果上的塑膠硬殼包裝、又加上泡棉,主要是用在比較脆弱的水果,比如水蜜桃、芭樂,主要的功能在於防撞、攜帶方便、保護產品品質,不是為了美觀,只要符合環保署限制產品過度包裝法規就沒有問題。

一名食品界人士表示,減塑理念很好,但應該科學減塑,前陣子泰國超市採用香蕉葉包裝,很多國內環保人士分享,但要做這樣的包裝,如何保障衛生安全、如何消毒?還有種植這包裝用的香蕉葉,必須是有機,且包裝的過程,要全部採用人工,這是必須要思考的。

嘉義縣農業處前處長林良懋表示,在歐美,對於食品、農產品的包裝是講究的,不論是軟式的包裝袋、或是硬式的塑膠和加上膠膜,主要是為了防止蔬菜水果擦撞、產品耗損,也防止蔬果的蒸散作用太過旺盛產品會失重,蔬菜會快速枯黃,最重要的是防止交叉汙染,避免民眾摸了A產品後,把微生物又帶到B產品上,甚至有些沙拉在膠膜上加註警語,只保證完整包裝內的食品安全。

他表示,支持賣場減塑,但是這些現代化超市上下架、消費結帳都必須有條碼、追溯食品安全,產品物流冷鏈、跨境運輸,這些在包裝上的小細節都有學問,不能與傳統市場裸賣產品混為一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