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位 她研發抗癌糖外衣

 |2019.05.02
1859觀看次
字級
陳鈴津(右)是世界第一個以醣質進行癌症免疫療法的醫學科學家。圖/潘乃欣

【本報桃園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陳鈴津,是世界第一個以醣質進行癌症免疫療法的醫學科學家。她的研究成果將能用於乳癌、肺癌、卵巢癌、胰臟癌等,讓更多癌症病患有機會免於化療之苦。

陳鈴津說,癌症是致死率高的疾病。二○○五年,全球每七人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到了二○一五年,癌症致命率再提升,全球每六人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陳鈴津是以醣質進行免疫療法的第一人,她說,首先以醣脂GD2作為癌症標靶,完成世界第一個以非蛋白質為癌症標靶的ch14.18(Dinutuximab)抗體,並經美國和歐盟核准為治療高風險神經母細胞瘤的新藥。

陳鈴津說,神經母細胞瘤增生速度快,和一般癌細胞每月分裂一次的速率相比,神經母細胞瘤平均每二十七小時就分裂一次。神經母細胞瘤好發於二至十歲孩童,因傳統的放療、骨髓移植都無法降低復發率,國內外學者陸續加入免疫療法的研究,也成功透過免疫療法降低病患復發率。

陳鈴津說,她持續領導美國多個全國性合作的臨床實驗,以醣脂Globo H、Gb5作為癌症標靶,進行癌症免疫療法研發,或以合成的醣類做為抗癌疫苗。Globo H第一代疫苗目前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未來將能用於治療包括乳癌、肺癌、卵巢癌、上皮細胞癌、胰臟癌等癌症。

免疫療法是癌症治療史上的一大突破。癌症治療策略從最早期的切除癌細胞、放療、化學藥物,直到一九九七年開始有免疫療法。陳鈴津表示,免疫療法日益受矚目,它的原理在於利用人體內在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來對抗癌症。

陳鈴津表示,歷來的免疫療法都以蛋白質為標靶,但九成的蛋白質都有醣的修飾。她因此開始以醣質進行免疫療法研究,找出對抗癌細胞的「糖外衣」。

陳鈴津長期投入將實驗室成果轉入臨床的轉譯醫學研究。她表示,轉譯醫學要蓬勃發展,需仰賴生技產業的支持。陳鈴津於二○一七和二○一八年執行科技部每年三千萬元的「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的價創計畫,正研發適用於多種癌症,兼可殲滅癌症幹細胞的新免疫療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